章 明:刘心武《红楼梦》探佚新果
(2010-09-17 19:52:37)
标签:
文化刘心武昌平县红楼梦红学传媒文学杂谈教育校园 |
分类: 文化 |
章 明:刘心武《红楼梦》探佚新果
几年来,刘心武先后两次在CCTV百家讲坛开《红楼梦》探佚的讲座,我一讲不落地都听过了。他的有关新作《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和《〈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二书(以下简称「刘书」),我也拜读过了。我不但感到新奇、有趣,而且甚至于惊嘆。刘心武的探佚新果如若最终证实可以成立的话,那就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件空前的功绩。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突破,找到了一把合适的钥匙。有了它,《红楼梦》八十回以前以后的种种谜团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并不认识刘心武,但作为一名读者和听众,也愿意负责任地说,他的研究是严肃认真的,用力是异常艰辛勤奋的,他的总体设想和细节考证大体上都有根据,听起来都让人觉得可信。做到这一步也真是不容易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红楼梦》的爱好者,后来也是「红学」的爱好者,俞平伯、周汝昌、吴恩裕、冯其庸诸位的红学着作拿来就读,兴味盎然。我很早就自发地觉得通行本《红楼梦》中有两个令我困惑的问题:一是秦可卿的来歷,二是贾元春之死(后者是八十回后高鹗的续笔)。小说里交代秦可卿是一个贫穷的小官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无主女婴,秦业与贾家是故交,又将她送进了宁国府,长大后成为贾蓉之妻。但是读者从秦可卿的外在形象到秉性作派,怎么看也不像弃婴出身,处处让人觉得她有点诡异。她出身寒微,却能够毫无困难地嫁入贵族豪门,当了世袭公爵的长男正妻。她极其美貌,是林黛玉之美加上薛宝钗之美的总和(「乳名兼美」)。她浑身贵气,卧室里摆设的全是稀世之宝。她生性风流,敢冒封建礼法之大不韪。她生前在贾府中地位极高,贾母说她是重孙媳妇里最中意的一个:死后又给王熙凤託梦,俨然以家族长辈的口气谆谆嘱咐后者要记住乐极生悲、盛筵必散之理,要从长远处虓Q等等一大篇。更奇怪是她居然名列仙班,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称她为「吾妹」。这样一位富有个性的女性,却早早地不尴不尬地病死了。再说元春之死,事先毫无朕兆,患了点痰疾就「薨」了,未免太简单太不自然,文字也很无趣。不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虽然对这两处颇感疑惑,可也不会去深究。及至后来读了一些有关红学研究的书,想要从中找到答案,由于自己孤陋寡闻,读得不多,我怎么也找不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刘心武彷彿是我的知心朋友,洞悉我的困惑与渴望。他的探佚路线直接就是从破解秦可卿身世之谜和贾元春的死因入手,从而揭开《红楼梦》中的一切谜团。他非常大胆而且富有才气地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披沙拣金,剥茧抽丝,用了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其间他还要写小说),最终取了突破性的进展。从他的讲座和「刘书」中,我们看到许多惊人的论断。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的两立两废的太子允礽(他就是小说中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之女,在当年允礽得知自己将要第二次被废黜而遭到全家圈禁时,他的妻妾中正好有一人诞下了一个女婴。允礽不甘心让这个幼女刚出生就受到圈禁之苦,千方百计地将她秘密运出宫禁送到曹家寄养(允礽和曹家的关系格外密切),长大后即嫁入曹府。非法藏匿了一位皇族成员,这是曹氏家族的绝对隐私。由于康熙不愿自己有「虐子」之名,死前有两条嘱咐:要对废太子「丰其衣食」,要将废太子的嫡长子弘皙封为亲王。这两条雍正都照办了。废太子活到雍正二年病死,弘皙被封为理亲王,虽不许住北京,却在京郊昌平县郑家庄为他盖了很大的王府。雍正暴卒,干隆继位,弘皙的政治野心也膨胀了起来。─(以上为大背景,以下进入《红楼梦》所写的年代)弘皙认为自己是康熙的嫡长孙,他也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于是僭越地在王府设立内务府和太医院等机构,勾结朝中某些依附于他的宗室和官员,在下层收买一些死士(小说中的倪二、冯紫英、柳湘莲、卫若兰等都是的),形成了一股阴谋夺位的势力:「刘书」中称它为「月派」(与它相对的朝廷为「日派」)。贾元春起初作为秀女被选入宫时只是一个比宫女地位略高的「贊善」,辗转被分配到弘历身边,得到了后者的宠爱。皇帝(暗指干隆)继位后,茪漜M理前朝争夺皇位的积案,本荂u宽仁」的标准,对他的叔伯和堂兄弟们死了的恢復宗籍,活茠熙j出高墙,给予爵禄,想要为这段歷史画上一个慈悲的句号。这时候,贾元春出于表忠、避祸或者邀宠的复杂动机,向皇帝告发了宁国府藏匿了废太子之女一事。皇帝应允不咎既往,并对元春大为嘉赏,因而「才选凤藻宫」,封为贤德妃(小说中的贾府建成大观园、元妃省亲等「烈火烹油,鲜花蚗A」的描写即在此时)。不料风声走漏,「月派」人物大起恐慌,为了掩盖罪证,忍痛派了理王府的太医张友士(友士谐音「有事」)以看病为名,以中药药名为暗号,迫令秦可卿自尽。由此,贾元春就成了「月派」最为痛恨之人。四年后的春天,「月派」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趁茯茷狾b贤德妃陪侍下离京出猎的空隙,策划并实行了一次谋逆刺杀行动。他们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很快就被扑灭了,但在行刺过程中发生了十分惊险的「逼宫」,贤德妃作为一个交换筹码,就像马嵬驿中的杨贵妃一样,「婉转蛾眉马前死」了。──由于皇族间的恶斗,先逼死了秦可卿,后牺牲了贾元春,两位出色的女性就这样无辜惨死!变生腋肘,险遭不测,皇帝为此深受刺激,他将弘皙处以永远圈禁,有牵连的宗室和官员一律治罪,销毁有关此事的一切档案以保面子,并且痛恨曹家伪装「日派」却暗中和「月派」长期勾结,于是接连两波给他们沉重打击。削去世袭爵位,罢去官职,抄没全部家产,将有罪没罪的主子们(也就是小说中的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琏、王熙凤、贾宝玉、薛蟠等人)一律逮捕法办,或处死或监禁或流放。大观园破败荒芜,金陵十二钗(包括正册、副册、又副册)众多佳丽或枉死、或和番、或沉沦、或发卖、或出家,或流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不折不扣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落难中,宝玉得到茜雪、袭人、贾芸和小红等人的倾情相助,侥倖轻判「驱回原籍」。他穷愁潦倒,流落江南,巧遇已沦为乞丐的史湘云。此时宝钗已死,湘云嫁卫若兰后旋即寡居,两个劫后余生的断肠人在妙玉捨身相救下,结为夫妇回到京城,过荂u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苦中有乐的日子。可惜就这样的生活也不能长久,湘云冻馁而死,宝玉撒手悬崖,又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化为一块巨石,石上写茬\多字,即《石头记》……
以上简述的就是刘心武红学探佚所得出的宝贵成果─整部《红楼梦》背后的原型和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发展框架。我只写了个梗概,也许有的读者会觉得过于离奇,其实在洋洋数十万言的「刘书」中,作者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即使只是猜想,也有为何这样猜而不那样猜的缘由,总之你会认可他言之成理。作者又发挥出他小说家的特长,以雄浑的气魄,绵密的构思,丰富的想像力,深入探索人性的奥秘,将《红楼梦》八十回后佚失的二十八回(刘心武认为曹雪芹的原书只有一百零八回)的全部回目、以及每一回的内容要点全都写了出来,为前八十回提到的所有人物都作了圆满的总结。这样的浩大工程也是前所未闻的。
至于刘心武红学探佚新果最终能否成立,那就要经受时间考验和群众考验。就目前看来,是很受群众欢迎的。我个人也认为,「刘书」虽然也有若干不够妥帖之处(如说王熙凤被休之后「降为妾侍,与平儿掉了个儿」等等),也有一些关键情节不可能找到档案证据(如曹府藏匿了废太子之女),但我以为这些都无伤大体。重要的是,「刘书」中的创见,是比较接近曹雪芹的原意的。在红学探佚学领域中,刘心武固然也是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但可喜的是他超越前人跑在最前头了。一代超过一代,一切学问不都是这样一代代地积累起来的吗?而且我以为,即使他的学说最后被公认为不可信,也仍然是一件功绩,一项贡献,它提供了不少新的发现,新的发明,为后人开启了新的思路,新的可能。
2010-09-17
06: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