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入法泄露你的隐私:你的一切已经暴露无疑

(2010-07-12 21:03:39)
标签:

互联网

词库

隐私

拼音输入法

it

传媒

科技

手机

电脑

杂谈

教育

校园

泄露

分类: it

输入法泄露你的隐私:你的一切已经暴露无疑

 

 

        时至今日,久久被遗忘的拼音输入法,又重新流行起来,技术革新在不断地进行,从早期单字输入到单词输入,再到联想单词输入,再到单词记忆,再到更好的界面,更丰富的词汇总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今又有了带有更革新技术的网络记忆拼音输入法,就像我们常用的搜狗、google、腾讯拼音输入法等等,它们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方便,现在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拥有一个帐号,你便可以把你的常用词汇带到任何一台电脑,这样更加强化了网络应用功能,某一天我们的电脑真的就是一台简单的终端,而我们所有的应用就是完全靠一个帐号搞定,多么方便,多么快捷。

 

  就在我们欣喜新输入法到来之余,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又引发了,就像大家并不想开几十个银行账户

一样,开户越多,越是麻烦,要是一个账户搞定多好,可是眼下,一个账户意味着什么?意味你所有的

一切,你的任何一次输入操作都记录在案:你的银行密码,你的任何观点,哪怕是不成熟的,你的一切

已经暴露无疑,你的隐私无意间已经泄露!-网络输入法暴露隐私!这是一个事实,如果你的输入法能够

导出文本格式的用户词库,只需要看这个词库,你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行为一目了然,而且这是最真

实的隐私。

 

    或许有人说了,输入法公司要这些词库干什么?作用大了,可以分析用户群对某一产品的看法需求

,如果碰到某个市委书记也用这种一定要联网的输入法,词库里面出现了某个项目的意向,……

 

    我们在网络中已经离开了完全以虚拟身份生活的时代,而所有网络中你注册的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

已经使我们成为网络中活生生的一个实名制现实人,显然作为一个合法公民,毫无非议,但是如果落在

一个不合法的公民手中,或是落在一个心态不成熟的组织下就显得尤为可怕,因为这也本生失去了网络

平等的意义,网络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实现平等、自由、民主的平台,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网民对网

络需要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方便不应该失去隐私,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而隐私仅仅依赖别人给予是不

行的,需要加强意识。

 

  各大网络公司在不断的加强自己的网络应用,如国内最时尚的腾讯公司,QQ、邮箱、拼音输入法等

等一系列产品,已经让我们无法脱离这个平台,脱离意味着失去生活,失去朋友而不仅仅只是方便,但

是还是隐私问题,我们也完全丧失,因此,我们呼吁更多的网民有更强的意识,同时,更期待这些大公

司对网民隐私的保护。

 

附:谁在悄悄复制你的隐私?

 

跟一位熟悉信息网络的同事聊天,他说现在有一种通过互联网泄露隐私的方式让人心生忐忑。和黑客、木马之类的手段比起来,这种隐私泄露是正常用电脑或者上网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更加令人担心。

  比如人人都要用到的输入法,大都有着方便的联想功能,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符串经常被键入,就会被输入法程序作为高频词保留下来,优先出现。经常输入自己的密码,或者打一些敏感的词语,被输入法记住了,就会自动回馈到自己的数据库,隐私就容易泄露。

  笔者特意向专业人士咨询,得到这样的回答:首先输入法不会主动干这种违法的窃密勾当,另外网络这么大,也不会专门针对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用户来窃密。

  担心似乎暂时没有了,但也不能因此高枕无忧。互联网对人的隐私的复制,正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明显。   

  还是以输入法为例,一方面它会时常根据这台电脑的用户打字频率自动添加常用词,另一方面,还会自动联网更新,把所有的输入法用户使用的高频词加到你的词库来。于是通过刚更新的词语,可以了解一部分人群的关注点。

  如果这个人群是庞大无比的,甚至是全世界范围的,那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搜索引擎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复制隐私的工具。用户在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新闻、寻找感兴趣话题的同时,自己的搜索行为和习惯已经悄悄被庞大的数据库群记录。无数人输入无数多的搜索关键词,按照相同或相似程度排列,就可以形成一张热点话题清单。

  对社会学家来说,可以从这张热点话题清单看到数以亿计的人们的喜好憎恶,甚至他们的思考习惯。而这种思考习惯,每时每刻都由计算机记录,最终形成海量的数据。有一个近乎科幻的说法:谷歌已开始尝试用搜索引擎记录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培养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看起来,这并非不可能。

  谁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公示”?谁愿意被人“收集思想”?但对于势单力薄的普通用户而言,输入法、搜索引擎又不得不用,隐私泄露的担心自然挥之不去。由此看来,如何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加强对上网用户隐私的保护应引起关注。 (余建斌) 2010-07-12 09:38:33千龙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