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精校集评李后主词全集
(2010-05-15 11:02:25)
标签:
南唐书花间集精校集评李后主传媒教育诗歌文化文学杂谈词全集 |
分类: 文化 |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精校集评李后主词全集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徐州人。在位十五年。他即位后,尊崇宋朝,贪图享受,以求苟安。宋太祖开宝三年(975),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他出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据说他在生日七夕于寓中作乐,又作词有“小楼作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宋太祖便用牵机药把他毒死。他在南唐写的词,反映宫廷的享受生活,风格柔靡。国亡后写的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在唐末五代中具有极高的成就。
虞美人之一
(据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校记
[调名]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南唐二主词》、词苑英华本《尊前集》作“虞美人影”。宋泽元校本《草堂诗馀》、《啸馀谱》、《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感旧”。
[春花]玄览斋本《花间集》作“春月”。
[秋叶]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草堂诗馀》、《花草粹编》、玄览斋本《花间集》作“秋月”。
[小楼]马令《南唐书》作“小园”。
[东风]马令《南唐书》作“西风”。
[回首]马令《南唐书》作“翘首”。
[依然]《花庵词选》、《草堂诗馀》、《花草粹编》、玄览斋本《花间集》、《诗馀图谱》、《啸馀谱》作“应犹”。
[只是]《草堂诗馀正集》“是”字下注:“一作‘怪’。”
[问君]彊村本《尊前集》作“不知”。
[能有]《草堂诗馀正集》作“却有”。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远本、侯文灿本、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彊村本《尊前集》作“都有”。陈钟秀校《草堂诗馀》、玄览斋本《花间集》作“还有”。
[许多]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彊村本《尊前集》作“几多”。
[恰似]刘继曾笺本《南唐二主词》、彊村本《尊前集》、《啸馀谱》均作“恰是”。《诗馀图谱》作“却似”。
集评
陆游《避暑漫钞》:
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七夕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祸。
陈师道《后山诗话》(《五代诗话》卷一引):
王斿,平甫之子,尝云: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耳。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李颀曰:“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惟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
《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斿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澦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上:
太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括,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徐士俊《古今词统》:
只一“又”字,宋元以来抄者无数,终不厌烦。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致语也;“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后主直是词手。
董其昌《评注便读草堂诗馀》卷三:
山谷羡后主此词,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王士祯《花草蒙拾》:
钟隐入汴后,“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较长城公煞是可怜。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前篇:
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
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虞美人之一
(据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校记
[调名]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南唐二主词》、词苑英华本《尊前集》作“虞美人影”。宋泽元校本《草堂诗馀》、《啸馀谱》、《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感旧”。
[春花]玄览斋本《花间集》作“春月”。
[秋叶]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草堂诗馀》、《花草粹编》、玄览斋本《花间集》作“秋月”。
[小楼]马令《南唐书》作“小园”。
[东风]马令《南唐书》作“西风”。
[回首]马令《南唐书》作“翘首”。
[依然]《花庵词选》、《草堂诗馀》、《花草粹编》、玄览斋本《花间集》、《诗馀图谱》、《啸馀谱》作“应犹”。
[只是]《草堂诗馀正集》“是”字下注:“一作‘怪’。”
[问君]彊村本《尊前集》作“不知”。
[能有]《草堂诗馀正集》作“却有”。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远本、侯文灿本、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彊村本《尊前集》作“都有”。陈钟秀校《草堂诗馀》、玄览斋本《花间集》作“还有”。
[许多]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彊村本《尊前集》作“几多”。
[恰似]刘继曾笺本《南唐二主词》、彊村本《尊前集》、《啸馀谱》均作“恰是”。《诗馀图谱》作“却似”。
集评
陆游《避暑漫钞》:
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七夕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祸。
陈师道《后山诗话》(《五代诗话》卷一引):
王斿,平甫之子,尝云: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耳。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李颀曰:“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惟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
《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斿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澦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上:
太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括,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徐士俊《古今词统》:
只一“又”字,宋元以来抄者无数,终不厌烦。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致语也;“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后主直是词手。
董其昌《评注便读草堂诗馀》卷三:
山谷羡后主此词,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王士祯《花草蒙拾》:
钟隐入汴后,“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较长城公煞是可怜。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前篇:
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
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虞美人之二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校记
[题]《草堂诗馀续集》、《古今词统》、《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春怨”。
[尊前]《尊前集》、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均作“尊罍”。《古今诗馀醉》作“金罍”。
[画楼]吕远本《南唐二主词》作“画堂”。《词谱》作“画阑”。
[任]《全唐诗·附词》、《词谱》作“禁”。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下:
此亦在汴京忆旧乎?……华疏采会,哀音断绝。
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八:
此君“花明月暗”之外,复有“烛明香暗”。
谭献《历代词选集评》:
二词(指此阙及“春花秋月”一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五代词句多高浑,而次句“柳眼春相续”及《采桑子》之“九曲寒波不溯流”,琢句工练,略似南宋慢体。此词上下段结句,情文悱恻,凄韵欲流,如方干诗之佳句乘风欲去也。
乌夜啼之一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校记
[题]《草堂诗馀续集》、《古今词统》、《古今诗馀醉》调下有题“春怨”。
[尊前]《尊前集》、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均作“尊罍”。《古今诗馀醉》作“金罍”。
[画楼]吕远本《南唐二主词》作“画堂”。《词谱》作“画阑”。
[任]《全唐诗·附词》、《词谱》作“禁”。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下:
此亦在汴京忆旧乎?……华疏采会,哀音断绝。
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八:
此君“花明月暗”之外,复有“烛明香暗”。
谭献《历代词选集评》:
二词(指此阙及“春花秋月”一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五代词句多高浑,而次句“柳眼春相续”及《采桑子》之“九曲寒波不溯流”,琢句工练,略似南宋慢体。此词上下段结句,情文悱恻,凄韵欲流,如方干诗之佳句乘风欲去也。
乌夜啼之一
一斛珠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校记
[调名]《词的》、《古今诗馀醉》、《古今词统》调下有题“咏佳人口”,
《历代诗馀》调下有题“咏美人口”,《清绮轩词选》调下有题“美人口”。
[晓]《花草粹编》、《词的》、《诗馀图谱》、玄览斋本《花间集》、《古今词统》作“晚”。
[沉]《醉翁趣外篇》作“浓”。
[向人]《醉翁趣外篇》作“见人”。
[暂]《醉翁趣外篇》作“渐”。
[涴]《醉翁趣外篇》作“污”。
[娇]《醉翁趣外篇》作“情”。
[烂]《醉翁趣外篇》作“乱”。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二:
描画精细,似一篇小题绝好文字。……后主、炀帝辈,除却天子不为,使之作文士荡子,前无古,后无今。
李渔《窥词管见》:
李后主《一斛珠》之结句云:“绣床斜倚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此词亦为人所竞赏。予曰:此倡楼妇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嚼红绒以唾郎,与倚市门而大嚼,唾枣核瓜子,以调路人者,其间不能以寸。优人演剧,每作此状,以发笑端,是深知其丑,而故意为之者也。不料填词之家,竟以此事谤美人,而后之读词者又止重情趣,不问妍媸,复相传为韵事,谬乎不谬乎?
贺裳《皱水轩词筌》:
词家多翻诗意入词,虽名家不免。吾常爱李后主《一斛珠》末句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杨孟载《春绣》绝句云:“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此却翻词入诗,弥子瑕竞效颦于南子。
陈廷焯《闲情集》卷一:
风流秀曼,失人君之度矣。
考异
此词误为欧阳修作,见《醉翁琴趣外篇》卷二。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校记
[调名]《词的》、《古今诗馀醉》、《古今词统》调下有题“咏佳人口”,
《历代诗馀》调下有题“咏美人口”,《清绮轩词选》调下有题“美人口”。
[晓]《花草粹编》、《词的》、《诗馀图谱》、玄览斋本《花间集》、《古今词统》作“晚”。
[沉]《醉翁趣外篇》作“浓”。
[向人]《醉翁趣外篇》作“见人”。
[暂]《醉翁趣外篇》作“渐”。
[涴]《醉翁趣外篇》作“污”。
[娇]《醉翁趣外篇》作“情”。
[烂]《醉翁趣外篇》作“乱”。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二:
描画精细,似一篇小题绝好文字。……后主、炀帝辈,除却天子不为,使之作文士荡子,前无古,后无今。
李渔《窥词管见》:
李后主《一斛珠》之结句云:“绣床斜倚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此词亦为人所竞赏。予曰:此倡楼妇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嚼红绒以唾郎,与倚市门而大嚼,唾枣核瓜子,以调路人者,其间不能以寸。优人演剧,每作此状,以发笑端,是深知其丑,而故意为之者也。不料填词之家,竟以此事谤美人,而后之读词者又止重情趣,不问妍媸,复相传为韵事,谬乎不谬乎?
贺裳《皱水轩词筌》:
词家多翻诗意入词,虽名家不免。吾常爱李后主《一斛珠》末句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杨孟载《春绣》绝句云:“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此却翻词入诗,弥子瑕竞效颦于南子。
陈廷焯《闲情集》卷一:
风流秀曼,失人君之度矣。
考异
此词误为欧阳修作,见《醉翁琴趣外篇》卷二。
子夜歌之一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校记
[调名]吕远本《南唐二主词》作“菩萨蛮”。《尊前集》作“子夜”。词苑英华本《尊前集》注:“即《菩萨蛮》。”
[重]马令《南唐书》作“初”。
[上]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抄本作‘共’。”
集评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
回首可怜歌舞地。……悠悠者天,此何人哉!
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我自消魂,愈觉埋愁无地。马令《南唐书》本注云:“后主《子夜歌》调,有凄然故国之思。”
子夜歌之二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校记
[调名]《历代诗馀》作“菩萨蛮”。
[先春]《花草粹编》、《全唐诗》作“阳春”。
[清]吴讷《百家词》旧抄本、侯文灿本、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空一格,兹按吕远本、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历代诗馀》补“清”字。
[何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注:“二字磨灭不可认,疑是‘何妨’字。”兹依吕远本《南唐二主词》及《历代诗馀》补“何妨”二字。
[苑]《历代诗馀》作“院”。
[羯]《历代诗馀》作“叠”。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校记
[调名]吕远本《南唐二主词》作“菩萨蛮”。《尊前集》作“子夜”。词苑英华本《尊前集》注:“即《菩萨蛮》。”
[重]马令《南唐书》作“初”。
[上]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抄本作‘共’。”
集评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
回首可怜歌舞地。……悠悠者天,此何人哉!
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我自消魂,愈觉埋愁无地。马令《南唐书》本注云:“后主《子夜歌》调,有凄然故国之思。”
子夜歌之二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校记
[调名]《历代诗馀》作“菩萨蛮”。
[先春]《花草粹编》、《全唐诗》作“阳春”。
[清]吴讷《百家词》旧抄本、侯文灿本、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空一格,兹按吕远本、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历代诗馀》补“清”字。
[何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注:“二字磨灭不可认,疑是‘何妨’字。”兹依吕远本《南唐二主词》及《历代诗馀》补“何妨”二字。
[苑]《历代诗馀》作“院”。
[羯]《历代诗馀》作“叠”。
临江仙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校记
[调名]《阳春白雪》康伯可补足李重光词调作“瑞鹤仙令”。
[樱桃句]《墨庄漫录》引文作“樱桃结子春(光)归尽”,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南唐二主词》无“去”字。
[金]《耆旧续闻》、《花草粹编》、《尧山堂外纪》、《古今词统》作“轻”。
[月]《阳春白雪》康伯可补足李重光词作“恨”。
[画帘珠箔]《花草粹编》作“曲栏朱箔”。《类说》作“曲琼钩箔”。《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尧山堂外纪》作“曲栏金箔”。《墨庄漫录》、《耆旧续闻》作“玉钩罗幕”。《雪舟脞语》作“曲琼金箔”。《乐府纪闻》作“玉钩牵幕”。《阳春白雪》康伯可补足李重光词作“曲屏朱箔晚”。
[卷金泥]《耆旧续闻》、《花草粹编》作“别”。
[寥]《西清诗话》、《阳春白雪》作“寞”。
[去]《耆旧续闻》、《花草粹编》作“散”。
[草]《景定建康志》、《客座赘语》作“柳”。
[末三句]按此词据朱彝尊《词综》注云:“相传后主在围城中,赋未就而城破,阙后三句。刘延仲补之云:‘何时重听玉骢嘶,扑帘柳絮,依约梦回时。’而《耆旧续闻》所载,故是全作,当从之。”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亦缺末三句,兹依《耆旧续闻》补齐。
集评
陈鹄《耆旧续闻》卷三:
蔡絛作《西清诗话》,载江南后主《临江仙》云:“围城中书,其尾不全。”以余考之,殆不然。余家藏李后主《七佛戒经》及《杂书》二本,皆作梵叶,中有《临江仙》,涂注数字,未尝不全。其后则书太白诗(《词林纪事》引作“词”)数章,似平日学书也。本江南中书舍人王克正家物,后归陈魏公之孙世功君懋。余,陈氏婿也。其词云云(略)。后有苏子由题云:“凄凉怨慕,真亡国之声也。”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
低徊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依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校记
[调名]《阳春白雪》康伯可补足李重光词调作“瑞鹤仙令”。
[樱桃句]《墨庄漫录》引文作“樱桃结子春(光)归尽”,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南唐二主词》无“去”字。
[金]《耆旧续闻》、《花草粹编》、《尧山堂外纪》、《古今词统》作“轻”。
[月]《阳春白雪》康伯可补足李重光词作“恨”。
[画帘珠箔]《花草粹编》作“曲栏朱箔”。《类说》作“曲琼钩箔”。《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尧山堂外纪》作“曲栏金箔”。《墨庄漫录》、《耆旧续闻》作“玉钩罗幕”。《雪舟脞语》作“曲琼金箔”。《乐府纪闻》作“玉钩牵幕”。《阳春白雪》康伯可补足李重光词作“曲屏朱箔晚”。
[卷金泥]《耆旧续闻》、《花草粹编》作“别”。
[寥]《西清诗话》、《阳春白雪》作“寞”。
[去]《耆旧续闻》、《花草粹编》作“散”。
[草]《景定建康志》、《客座赘语》作“柳”。
[末三句]按此词据朱彝尊《词综》注云:“相传后主在围城中,赋未就而城破,阙后三句。刘延仲补之云:‘何时重听玉骢嘶,扑帘柳絮,依约梦回时。’而《耆旧续闻》所载,故是全作,当从之。”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亦缺末三句,兹依《耆旧续闻》补齐。
集评
陈鹄《耆旧续闻》卷三:
蔡絛作《西清诗话》,载江南后主《临江仙》云:“围城中书,其尾不全。”以余考之,殆不然。余家藏李后主《七佛戒经》及《杂书》二本,皆作梵叶,中有《临江仙》,涂注数字,未尝不全。其后则书太白诗(《词林纪事》引作“词”)数章,似平日学书也。本江南中书舍人王克正家物,后归陈魏公之孙世功君懋。余,陈氏婿也。其词云云(略)。后有苏子由题云:“凄凉怨慕,真亡国之声也。”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
低徊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前一篇:诗情画意:瞢腾春梦绕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