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永词两首》教案[第三课时(《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汪 凯

(2013-06-16 11:32:12)
标签:

两首

别后

前路

柳永词

青玉案

分类: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教学要点:赏析《雨霖铃》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自古多情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相信大家对这两句诗并不陌生。一句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雨霖铃》,另一句则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由此可见,离别愁绪,已经成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刚刚我们已经点出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雨霖铃》,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体会诗人是如何将离别愁绪融进诗词当中。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诵读指导

1.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2. 教师指导

 寒蝉凄切——“字要读得长,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3.再请学生试读

4.教师稍做提点,再聆听录音,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四、句段剖析: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剖析: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凄凉况味。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造成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句写了哪些内容?给人怎样的感觉?

剖析: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帐饮无绪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剖析:“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惟在泪花闪烁间。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滚下了滚烫的泪水。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剖析:“去去”,越去越远;“烟波”,波面像轻烟似笼罩;“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如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见贺铸《青玉案》

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剖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自古皆然。接着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情。“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剖析: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霸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这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剖析:“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五、感悟意境美 

1.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词眼,检索出词的景语情语情景合语。 

明确:a.景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b.情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情景合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 ,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本词一大艺术特点,即以景衬情,以景达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从而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之特点。进而体会到在艺术创作中本着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则应尽量让事实、让景物说话,表情达意。 

六、体验情感美 

自由诵读课文,完成思考题。(要求学生引用名言佳句作答) 

(1)这对有情人分别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参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唐 白居易《琵琶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 唐 李白《忆秦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 唐 李白 《相见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唐 李白

 

(2)能不能说一两句劝慰他们的话? 

参考: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南唐 李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 北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主人公倾诉了怎样的离愁之苦和相思之情?    

参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南北朝 · 梁 江淹《别赋》   

莫道不消魂,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宋 李清照 醉花阴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七、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二、三。2.默写本词。

《雨霖铃》结构如下:

 

 画面1:情人惜别情景:景——寒亭、骤雨、长亭       

  【难舍难分】(实写)情——执手、泪眼、凝噎        

       ↓                                           

画面2:想象别后情景:景——杨柳岸、晓风、残月      

 【孤单寂寞】(虚写)情——千种风情,与何人说?     

    原↓因                                          

 1.失去情人爱的慰藉   2.仕途失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