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力可测量吗

(2024-10-15 05:58:54)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智力可测量吗
关于心理和心理学的故事之七十五

     在极其简略地回顾了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学发展片段之后,我们重新回到弗洛伊德之后。
    19世纪末,心理学领域出现了新动向。总体上说,就是实用主义开始成为主流。在研究领域方面,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智力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大家理更关注精确测量。
    测量仿佛就是科学的标志。
    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促进了心理学的转向,一个是科学引领了心理学的发展,也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一个是商业社会需要心理学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英国人高尔顿,此时成为引领风骚的人物。他的兴趣是研究人的智力,主要研究智力的差异与差异的来源。他认为,人的智力差异主要来自遗传,教育的作用很小,结论是:天性优于教养,也就是我命由天不由我。高尔顿由此产生了通过优生学改善人类的宏大构想。
    高尔顿通过调研,得出了人才分布的“钟形曲线”理论。他把人的智力曲线分成16等分,8个在平均值以上,8个在平均值以下,根据曲线形状计算每段人口的比例。经过估算,每百万人中有248个杰出人物,大约是四千分之一;而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拔尖人物。
    高尔顿时的研究也面对着一个困境,就是也有相当一些杰出人士的子女表现平庸。后来,他把这种倾向称为“回归中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本正经
后一篇:专门吃肉的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