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
关于心理与心理学的故事之六十三
来到启蒙运动时期,需要聊聊休谟。这位老休是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心理学上也有好些贡献。
老休的家庭条件不错,可惜他是次子,只分得了一点点遗产,所以要为生计去奔波。他从小接受加尔文教的神学教育,长大后完全不信加尔文教义。他喜欢读书思考,却对大学教育不感兴趣。他不在大课堂里听课,却经常到大学图书馆里读书(他并没有被大学录取)。他对自己的哲学著作《人性论》充满期待,以为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结果是没多少人搭理,可他的《英格兰史》却得到了广泛认可。
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关键在于人的心理是一个矛盾与矛盾复杂联接的庞大系统。你输入一个信息,给出一个刺激,其输出怎样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准确地说,是既确定又不确定。确定论不全对,不可知论也不全对。
老休写《人性论》的目的是建立“人的科学”,致力于建立一套人类激情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激情的运行机理以及人们对激情的看法上,基本上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老休宣布,灵魂的本质是一个不可理解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情绪与思维是如何运行的呢?感知引发刺激,由此产生联想,不过都是虚幻,并非真实反应。
老休把联想作为思维的科学法则,并提出了联想运行的三原则:相似性、连续性与因果性。
顺便聊一下密尔父子。詹姆斯·密尔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都是哲学家,都对心理学有研究。老密精简了休谟的联想理论。他说,只有两类意识元素:感觉的和观念的;所有的联想均来自一个因素:邻近;复杂观念不过是一些简单观念的连接。
小密不赞同老密关于“复杂观念不过是简单观念的连接”之类的认识,他认为是综合因素的融合,不是物理关系,而是化学反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