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私

(2025-07-23 05:54:3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闲翻闲书

闲翻闲书第65篇

隐私

韩炳哲格外关注隐私。在他看来,公众性的前提之一是对隐私保持尊重,避而不看。而如今的社会相当不堪:私密被展览,隐私被公开。

黑白成日月,阴阳结世界。阳光普照,有阴影的地方才有生机,无阴影的地方定无生命。人类世界,有透明亦有隐私,才能成社会,才能过生活。因此,保护隐私,便是保卫生活,也是保护生机。

但是,只有保护隐私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知道所谓的隐私也是发展变化的。以前的许多隐私,今天已经不再成为隐私,今天的隐私,今后大多也不再是隐私。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规则等也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而相应地调整调适,如此才能让生产力的潜能完全落实到人的和谐生活之中。

比如:上世纪初,未婚男女是不能私自见面的,那么男女约会就成了隐私。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有婚约的男女在没有正式举行婚礼前是不能同居的,那么同居就成了个人隐私。这类隐私一旦曝光,便是人生灾难,甚至会出人命。如今,此类事情已经司空见惯,根本就没有人关注,完全谈不上什么个人隐私了。这是因为时代发展了,社会的包容性提高了。

生产力发展了,就为社会包容性的增长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社会包容性的增长依然需要付出代价。恋爱自由,在今天是那么地平常,可是之前已经有无数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护隐私,更要关注社会包容性的扩容。如果没有包容性,保护其实是很难落实的。

你看网络上流行什么类型的“八卦”,大体上就能判断出一个群体的生活状况。好生活的前提之一,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具有超出平均水平的包容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护宝寻踪
后一篇:怙恶不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