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
(2024-02-09 05:25:54)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阅读分享第179篇
愤怒
韩炳哲在《愤怒社会》一文中写道:“愤怒的浪潮所特有的不顺从、歇斯底里和难于驾驭,让审慎的、实事求是的交流、对话成为不可能。他认为,数字的愤怒,不能引发情节,也不能引领叙事,因而不能生成未来。
愤怒像短跑运动员,爆发力极强,耐力很差。瞬间到达峰值,转瞬又回到低俗。人类衍化出这种情绪,是用来对抗暴力恐怖的。这是弱者才会使用的自卫“武器”,也是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亮出的“武器”。正因为如此,一旦使用的时候,自然是面目可憎。
只要是“武器”,就有可能用来维护和平,也有可能被用来制造灾难。
有些时候,没有愤怒之后的平静,审慎的、实事求是的交流对话是不可能的。愤怒是破坏性的,可不经过这个过程,就很难有建设性的合作。这很不理想,却是事实。这种关系如同战争与和平。
网络时代,“数字式愤怒”的确具有新的特点。
来自弱者的自卫式愤怒,由于弱者的普遍的方便的联合,从而变成了强大的施暴者。原本是被欺负的愤怒,如今是愤怒地欺负人。而且找不到责任人,也少有人为此自责。
被欺负的人,常常是无辜的。愤怒的来源与愤怒施予的对象,大多是错位的。你的愤怒起因于A,你却将愤怒砸向了B。一般情况是:猪的债,羊来还。
有时候,你的愤怒并不是你的,而是被别人诱导的。你成了别人手中的枪,但你真切地感觉到是自己在扣去扳机。
不过,这些东西并没有改变愤怒的性质,那就是破坏性建设。人这种动物非常奇特!不吃屎,不知道什么是食;不吃亏,不知道什么是盈;不破坏,就不知道什么是建设;不毁灭,不知道什么是罪恶。反正就是在作死与作为之间不停的摇摆。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表达愤怒者经常不必付出直接代价,他们会习惯性地享受这种施虐的快乐,却误以为是在捍卫些什么。
下一篇,再聊一聊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