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漂亮而聪明的霍妮
关于心理和心理学的故事之四十
霍妮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早期主要倡导者。代表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等。
霍妮能够在心理学领域获得这么高的地位,与她的不幸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世上的事,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一切都与心理有关。
霍妮的父亲是位船长,也是一位独裁式的家长,话不多却足够狠。他很是瞧不上自己的女儿,说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妈妈呢,偏爱哥哥,对女儿十分冷落。霍妮结婚后情况并无改观,夫妻感情不和,还患上了抑郁症,曾经想过自杀。离婚后和弗洛姆相恋,没过几年就分手了。
霍妮因为得了抑郁症,接受心理治疗,才接触了精神分析学。因为从事精神分析,才有了与弗洛姆的相识相恋。这段共同生活,对彼此的学术研究都是一种成就。由于不漂亮,决心让自己聪明。由于女性身份受到歧视,尤其关注女性问题,特别是社会环境对女性人格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霍妮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欲的看法表示强烈不满,发表了许多批评弗洛伊德观点的文章。她赞同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冲动解释成性本能的冲动。她和弗洛姆一样认为人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在霍妮看来,人格不只受基因控制,更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强烈影响。从人的本性上看,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潜能,都想将其发挥出来,而当这种潜能受到社会因素的阻碍时,病态行为就可能出现。
霍妮和弗洛伊德一样认为人的大脑里有一个“三人团”的“董事会”,但霍妮的“董事会”成员与弗洛伊德的不同。弗洛伊德的“董事会”成员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霍妮的“董事会”成员则分别是现实的自我、真正的自我与理想化自我。
霍妮的“董事会”成员是啥来头?
那个现实的自我,是个体的实际面貌,是一个人当下的身心特征的综合。
那个真正的自我,是个人成长发展可能达到的地步,也就是人格发展的潜力。
那个理想化自我,是个人脱离现实而凭空虚构的自我意象。
理想化自我并不是理想,而是用美化的虚构自我来代替现实自我,达到逃避自身存在问题的目的。有的人用理想化自我对照现实自我,觉得自己啥啥都不是,因此产生自卑,通过确定自己不行而放过自己。有的人把理想化自我当成现实自我,怎么看都比别人好,怎么比都比别人强,因此产生自负。这种过度自负其实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霍妮从人际关系处理的维度将人格类型分为三种:
一种是依从型:强烈需要别人的关爱,高度依赖别人的情感支撑,表面上是亲近与顺从,在潜意识里是借助他人消除自己的焦虑。《红楼梦》里的袭人便是此类。
另一种是攻击型:对他人持攻击态度,并通过对他人言行的负面解读获得攻击行为的正当性,以此获得优越感,本质上是为了缓解潜意识中的自卑和焦虑。王熙凤就是典型的攻击型特质。
还有一种是离群型:不愿与人亲近,独善其身,潜意识里是一种被动防御策略,通过切断联系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林妹妹黛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