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归依

(2023-10-31 06:42:3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闲翻闲书第12篇

自归依


读了《坛经》,感觉有人把过去的识字班称为扫盲班,应该算是没有见识的表现。六祖慧能,不识字,读不了经书,却把自己的智慧变成了后人读的经书。可见,识不识字,跟“盲”不“盲”并没有直接关系。

学校的老师也应该好好读读《坛经》,看了之后想想,天天布置那么多作业,真的有用吗?学生们做着这一门,惦记着那一门,最后可能门门都入不了门。作业太多了,怎么入“禅”?何来“定、慧”?

《坛经》的核心观点,就是“自归依”。其法门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慧能说:我在师傅弘忍那里,闻言当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一悟即至佛地。所以,我并不能传授什么,一定要说有什么方法妙门,那就是“自归依”。自性不归,便无归依之处。

众生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自性中有万法,万法在自性之中。所以,只有自归依,只能自归依。归依什么?归依自己的本真、自性。自己是自己的如来佛,此外并没有佛存在。

凡夫与佛的本性相同,所以凡夫即佛;烦恼是清净的因,因此烦恼即菩提。因烦恼而起思悟,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回归本性,即到彼岸,瞬间便入极乐净土。

自性即是道场,也是净土。凡夫与菩萨的区别,一个迷,一个悟;一个悟得早,一个悟得迟;仅此而已,别无差别。破除“我执”,心即不乱,心不乱,本性自定自净。因此之故,六祖将老“三归依”变作新“三归依”,由外修转为内悟。

“三归依”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新“三归依”是: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这便是找回自性的法门。

自性、本真是个啥呀?

这事不好说、说不好。因为自性、本真的东西,只要用尘世的语言一说,就不是自性了,就失去本真了。

可这么解释又有些玄学的意思,只好在这里勉强说一下子。自性就是去掉后天学习到的那些区别对立的词语、概念、观点等以后的一种状态,佛家叫不住我、不住相、不住法。在这种状态下,完全没有比较、没有区别,也就没有了利害得失的算计,只有澄明干净,可得天然自在。比如一个婴儿,完全没有好坏、美丑、是非、对错、善恶等意识,给人带来的是温暖、喜悦,让人产生慈祥、平和的心态。

法海写有一偈: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