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梵网经》
(2023-10-07 06:42:14)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闲翻闲书第9篇
初读《梵网经》
计划静下心来读一读佛学经典,“十一”期间先读了一遍《梵网经》。
为啥首读《梵网经》呢?因缘起于长安释僧肇述在序中说,《梵网经》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读了这一段,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于是就来了兴趣。
梵,能净的意思;网,能摄有情众生的意思。《梵网经》是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各有不同,佛学之法门,也是重重无量,圆融无碍;然法门虽多,则如网孔虽多仍为一网,皆归于一。
这本经书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讲菩萨如何进阶,一部分讲戒律。大乘菩萨修行的次第,分发趣十心、长养十心、金刚十心和体性十地,共四十法门。大乘菩萨戒,共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很艰难地读了一遍,才稍微知道这门学问足够深奥,才略微明白唐僧师弟为何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刚刚了解了一点佛陀的无上智慧。其实,用智慧这个词根本不能说明佛陀的智慧。佛陀是过去了、现在的,更是未来的。
佛陀讲经,重在悟。为啥?我们的词汇根本无法描述佛陀洞察的大千世界。我们习来的那些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也无法帮助我们理解佛陀洞悉的本来世界。就是说,我们的语言、观念与思维方式,把我们局限在一个狭獈的时空里。我们就像一条虫子,终其一生,了解了世界也不过是一片树叶。
大乘菩萨修行的“三十心”,主要就是净心,把被污染的心清理干净,心干净了,则会进入“体性十地”,每一“地”都比我们知道的世界大得多。广阔天地,众生皆可大有作主,不必营营苟苟,不必争来斗去,不必厮杀不断。
“佛系”不是“躺平”,而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佛陀并非要众生出世,而是提醒众生,你们感知的世界是虚假的,而真实的世界是无限辽阔的。
佛陀讲持戒,主要不是约束,更不是强制,而是通达。觉悟了,便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没有觉悟前,持戒是走向通达的路径。
有约束必有放纵,有强迫必有反弹。约束与强迫均不能持久。这和水亦疏不亦堵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梵网经》先讲心的开发,后讲戒律持守。
众生受感官局限,开悟很难。佛陀也会用一些世俗的东西来引导,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没有俗,很难吸引众生;可沾上俗,又很容易把佛陀的本意歪曲了。如此说来,佛陀也不容易。但佛陀不会为此纠结,因为佛陀只管做该做的事情,而结果是众生自己的事情。
众生的事,还是要由众生自己来负责。佛陀管多了,反倒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