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音就是最忠诚的食客

(2023-08-28 06:07:37)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知音就是最忠诚的食客

我们该吃什么好之十

    酒席好办,客人难请。美酒佳肴,得有人喜欢吃,才有价值。一个人有想法、看法、玩法,也得有人欣赏,才会心生欢喜。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知音难觅,世人皆知。究竟为何?鲜有解析。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弄得很是高大上,让一些自觉得一肚子才华的人很是感慨与感动。

不管咱有多大的才华,咱都可以这样想:自己实在是太出众了,可就是没碰上钟子期啊!

    这样的故事说破了,其实就是可以自己哄自己。“子期”、“子期”自己骗自己。

    俞伯牙玩音乐,有人听懂了,相当于开饭店。如果没有食客,就得倒闭。俞伯牙玩的音乐,只有一个食客,这位食客去世了,他的音乐“公司”也就只能破产了。

    我们的大脑不仅要“吃”东西,还要往别人脑子里“装”东西,或者说希望别人“吃”我们脑子里生产的东西。我们的脑子是很不省事的。脑子“吃”不合适,会痛苦;脑子“生产”的东西没有人“吃”,会孤独。

    孤独就是脑子里有货,找不到买家,出不了货。李白之类的大文豪、王安石一类的政治家,常常说孤独。一般老百姓也需要解闷儿。所谓解闷,就是“出货”。可你的“货”,别人不一定愿意接。即使不愿接,也能听你诉说,这就是“闺蜜”了。

    “闺蜜”和知音不同。知音是双方供需对路,你出货,他识货,共同欢喜;“闺蜜”不一定是供需对路,你想出货,他可以假装接货,也能让你心里舒坦舒坦。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这种话说得好听,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别人“吃”自己的观点、见解与知识。

脑子里“积压”着“产品”,怎么能不着急呢?作梦都想塞到别人脑子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娲补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