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喜时刻

(2023-01-18 06:21:58)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阅读分享第145篇

讨喜时刻

    移动互联的舆论场,就是没有围墙的百货商场。各类媒体就是生产商,他们绞尽脑汁捣弄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极力制造“讨喜时刻”,最好是能上“热搜”。

    为了流量,媒体用尽手段去讨喜;为了美化自己,又把讨喜称作共情。讨喜与共情有何区别?细品鲁迅的《立论》自会明白。

    讨喜者努力让自己的言说与最大多数人的认知相一致,追求“刺激-反映”的动物式感官共振,实质上是在打造同质性。完全同质化的群体,没有“他人”在场,即使人再多也只是“一个人”,好处是可以给言说者制造一种幻觉。

    共情是言说传播的手段,并非言说的目的。言说的主要目的或者叫使命,是把人引入“陌生之境”。此时,人们首先有的是害怕、担心、怀疑,然后才可能是惊讶、惊奇、好奇,之后才可能有领悟、愉悦与共情。

     言说者要引发人们出走,从人群中出走,从已知中出走,从共情中出走,与“意外”相遇,与“陌生”相逢,与“异质”交流。言说者把自己降为“同者”的水平,言说就成了为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讨巧。同时,有意义的对话也就在“同者”的喧嚣中死去。移动互联时代,舆论场中的争吵,很少是为了沟通,大多是为了扼杀他者。

    倾听者需要平和与安静,于喧嚣的言论中寻找“不明之物”。没经过沉思的“点赞”与“拍砖”,都是对“陌生之境”的拒绝。世界的美好只展现给长久深思的人;不把世界当成“陌生之地”来感知的人,根本就不能真正感知世界。

    真知需要平和的观察和有距离的切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背水一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