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多面性
关于竞争的人和事之十六
战争是要人命的,却也以稳中有降的代价换来新一轮的大繁荣,催生出更好的生活。因为它是创新与创新成果落地的最强推动力。
飞机、火箭、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都与两次世界大战及之后的冷战密切相关。战后经济的迅速复苏,大多得益于战争催生的创新成果。
准备战争提高了对创新的需求,战争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二战”时期,炮兵如果没有射击表,便失去准确性。这种射击表是根据风力、温度、距离等因素计算出来的。人工计算根本无法满足战场需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莫利奇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制造一台巨型电子计算机,在100秒内计算出炮弹的运行轨迹。虽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但军队实在是太需要了,便拿出了5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900万美元)资助这个项目。
在战争面前,所有花钱上的风险都算不上风险。
在没有战争威胁的情景下,越是原始重大创新,越是没人搭理。重大创新是对原有利益格局与现行权力结构的巨大挑战,必然受到资本与权力的强力阻击。创新具有高风险的天然属性,没有外在的巨大压力,少有人会主动投入资源。
适度的军备竞赛,有利于创造创新的客观环境。那些没有参与战争而善于学习运用他人创新成果的地区或组织,往往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发展优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