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
(2020-12-28 07:00:52)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阅读分享第82篇
择偶
两性繁殖的动物,多了可能性,多了些情趣,也多了些烦恼。啥事都有代价和成本,这是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因不付成本就有收获而高兴是危险的,付了成本就心疼、抱怨也是危险的。这都是要失去的信号。
两性繁殖的动物,必须择偶。既然是择偶,必有其策略。这些策略来自长期的自然演化,属于自然智慧。而人类呢,则还有部分来源于社会深化,并随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持续演化。
生物学上,雌雄不是以器官来分类的。成熟的繁殖细胞被称为配子。尺寸较小的配子被定义为雄性,尺寸较大的配子被定义为雌性。雄性配子,营养成份较少,以流动性取胜。雌性配子营养成份较多,但不太爱动。因为动是要消耗能量的,雌性要尽可能多地把能量留作繁殖之用。这似乎解释了在两性关系中,雄性多主动,雌性多被动,以及雄性比雌性更容易“劈腿”。
通常情况下,动物择偶并不是自由恋爱,而是一场战斗。雄性与雄性要通过决斗,获得与雌性交配的权力。雌性则坐山观虎斗,静候与胜利者展开生崽的游戏。在严酷的生存压力下,雌性动物只能舍弃恋爱的浪漫,只与强者作爱,以保证自己的后代也是强者。在“上床”问题上,雌性比雄性谨慎得多。
动物世界里,也有例外。像摩门蟋蟀、海龙海马、毒箭蛙等便和绝大多数动物不同。比如雄性摩门蟋蟀就有一个大大的精囊,而雌性蟋蟀为了获得最大的精囊,要展开惨烈的竞争。即使胜利了,也不一定赢得那个有最大精囊的雄性的芳心。为了繁殖更优的后代,雄性对雌性相当挑剔。
是否有利于生存与繁殖,是动物择偶的基本原则。它们不会为爱而迷失了双眼,从不会有当初瞎了眼的感叹。
现代人是演化历史中胜利者的后代。那些胜利者的胜利与择偶策略密切相关。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起跑线并不在学校,也不在“封山育林”,而在决定与谁一起造娃的那一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