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来的“幺别驴”
(不止于足球的决策奥秘之八十七)
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女儿江亚菲爱上了一个离婚男人,妈妈安杰死活不同意,为此母女俩发生了一场激烈争吵。大致内容如下:
女儿:妈,你是跟我有仇还是我上辈子得罪你了?怎么我做什么你都反对?
妈妈:你什么意思?
女儿:我什么意思你心里明白。
妈妈:我哪里反对你了?我是为你好。你喜欢的都是什么男人呐?一个是炊事员;一个是离过婚的,还带着一个孩子。他们配得上你吗?
女儿:炊事员怎么了?离过婚的怎么了?你这个大小姐怎么就能嫁给我爸这个大老粗?你如花似玉的时候嫁给了一个离婚男人,我一个30多岁的老女人怎么就不能嫁一个离婚男人?
妈妈:环境变了,时代不一样了,我那时候是不得已。
女儿:反正我比你强,起码我是为了爱情。
这场冲突之后,江亚菲背着父母与男友领取的结婚证。
安杰有一句话是对的,就是“时代变了”。但她没有认识到的是,时代变了,年轻人的观念与需求也变化了。
人,吃不饱的时候,渴望食油;吃饱了的时候,渴望自由。家庭条件不同,对自由的理解与需求就不同。家庭条件越好,对自由的需求越高。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衣食无忧,更关注自主。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生活关怀倍至,对子女的前途精心安排,但是子女往往不买账。他们大多觉得父母并不是关爱他们,而是关爱自己的面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叛逆。让你向东偏向西,叫你打狗你撵鸡,老百姓把这样的人称作“幺别驴”。因为在这样的孩子心里,父母的行为是极其自私的,他要对你进行报复。甚至不惜作践、毁掉自己,以获得报复的快感。反倒是在生活条件差一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
当然,家庭生活条件差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有攀比的,也会埋怨父母无能,亦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与虚荣心态。总之,条件不同,需求不同。供需不对路、不平衡,必定产生矛盾冲突,解决矛盾的重点与方法也就不同。有人说,“幺别驴”,要顺毛捋。的确,你若是对他的想法、做法十二万分地不赞同,却一反常态地采取力挺的态度,他反而会怀疑自己,进而产生理性的思考。你让他打狗,他偏去撵鸡,你干净让他撵鸡如何?
培养球员与教育子女的原理是基本一样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的球员有不同的需求,应该有不同的管理与关爱方式。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切忌以“为你好”的名义剥夺了球员的自主权力与自由空间。好的管理在“管”与“不管”、“理”与“不理”之间。所以,管理是一门艺术,卓越的教练是艺术家。
有这么一段网言网语,特别值得琢磨:“姥姥给了我一个漂亮的小花猫,我非常喜欢,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它终于死了。”
还有一句网络热词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就让他去看看,他才可能明白值得珍惜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只是过去没有发现。姚明有句话说得好:“你羡慕我有钱,我羡慕你有闲。”
“幺别驴”都是养“驴”的人自己培养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