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恒大也让人怕怕
(不止于足球的决策奥秘之七十六)
2019赛季,恒大有两个大动作,一是“批发”的一批国字号U年轻球员;二是主动放弃一个外援名额,每场比赛只上两个外援。
大家都明白,在拼外援的中超,少一名外援意味着什么。恒大这么做,约等于自废武功。但是,从前10轮的情况看,恒大的绝对统治力虽有下降,比赛成绩与比赛过程都算不错。即使对阵领头羊中赫国安,也不落下风。
主动减少一名外援的恒大,因伤病被迫在多场比赛中只上一名外援的恒大,依然能够位列三甲,这里边有保尼里奥与塔里斯卡两名外援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因素在,更重要的原因是中超各队对“七冠王”的畏惧。
“畏”有这么大作用吗?
一个小孩子,见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绵羊,一点儿也不会害怕;一个成年人,看到一只死老虎,心里也会打小鼓。人畏虎,不畏羊。虎死了,威还在。还有一句俗话,叫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见了蛇,胆子就打折,即使看见的是绳子,腿肚子都会打哆嗦,也是因为由“畏”生“惧”。
在自然界中,老虎是百兽之王,大多数动物见了这位大王,不是躲,就是跑,实在跑不掉了,就被动防守。个别情况下,有些动物被逼上绝路,豁出去了,玩命抵抗,也会让老虎放弃进攻。这里面就有“畏”与无畏的差别。在恒大一枝独秀的鼎盛时期,能拿下恒大的多不是强队。它们无所谓,也就对恒大无所畏。
“畏”这种心理反应机制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进化出来的,作用就是预警。这种预警机制会形成一种惯性,造成错误判断,或者是过度反应,变成畏惧。
与畏惧相伴而生的是:回避、拖延、保守、被动应对、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等消极的心理与决策行为;畏惧一旦变成恐惧,也会走极端,要么不顾一切,殊死一搏;要么完全崩溃,不战而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