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
(2020-06-19 07:30:07)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阅读分享第51篇
迷信
迷信就是特别相信并不确定的事儿。大概没人认为自己迷信,但几乎人人都有迷信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并不复杂。我们的能力与欲求之间存在着无数鸿沟,使得我们的所谓奋斗危机四伏,时常深感无助。面对无情命运的明枪暗箭,迷信给人们增添了一份确定感,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责任的理由。
起码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破除迷信的。科技越发展,人们的欲望越多,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已知愈多,人们的欲求就会更多,使得能力与欲求之间的鸿沟更多更大;因此,科学技术在破除一部分迷信的同时,又制造了更多的迷信。
迷信与知识有关系,但和欲求更亲密。科学克不了迷信。只有在欲求不增长的情况下,知识才能克得住迷信。但欲求是很难约束的。
欲求增长,不确定性便增加,迷信的人数就增加;欲求多与大的人,更容易感受到逆境,也更容易迷信。大多数人会认为:别人成功是运气,自己成功是本事。这便是自我迷信。
有人会问,如果迷信任何作用都没有,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个好问题。
不科学不等于不管用,科学也不一定都实用。比如,科学研究证明,吸烟对身体健康百害无一利。可是,吸烟可以改善情绪、缓解压力,烟友之间会减少疏离感。那么,情绪的改善会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呢?这个没法科学衡量,却不等于没有效果。类似的,还有酒。
迷信可以带来心理暗示。一方面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结果的变化。这个结果也是两个方面的,有好的也有坏的。正是因为有好有坏,才让迷信获得了事实上的证据。虽然这些证据都不具有必然性,可因为是事实,科学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反倒是因为不科学,更增添了故事性,便有了更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写于2020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