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第35篇
意识
人有两套运行系统,一套是“自动驾驶”的,一套是“手动操作的。前一套系统叫潜意识,后一套系统叫意识。前一套系统处理不了的事,才交由后一套系统来处理。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研究这玩艺的人就多了起来,成果也就日益丰富起来。有位医生,对潜意识颇有怀疑,就想亲自验证一下,于是,他做了一个很坏的实验。事情是这样的:他有一位病人,患了失忆症,到了什么程度呢?15分钟前发生的事无法记住。这位病人每次见到这位医生,都像初次见面一样,礼貌地握手寒喧。一次,这位医生在自己的手心里粘上了一颗小细钉,病人在和他握手时,被扎得呲牙咧嘴。一个小时后,医生与病人再次见面,病人像往常一样向他伸出了手,就在他们彼此的手相交的那一刻,病人却将手缩了回去。医生问,你怎么不和我握手呢?病人回答,我总有拒绝的权力吧?由此,这位医生相信,他的病人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曾经被扎这件事,但他的潜意识还有反应。
潜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呢?《隐藏的意识》一书是这样解释的:潜意识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出厂配置”,一个是“后天增配”。“出厂配置”就是遗传。每个人的“出厂配置”都是不同的。原因大致也有两个,一个是祖先的经历学识不同,就像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汽车性能各异;一个是父母生产每台“设备”时的状态不同带来了产品质量的差别。“后天增配”的部分来自个人出生后的学习与实践。比如走路,刚开始得有意识地掌握平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成了潜意识的行为了。也像我们做数学题,做多了,不需要计算,就知道结果。所谓的天赋,就是“出厂配置”。所谓的能力,就是“出厂配置”与“后天增配”既独立运行又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的日常行为,大多由潜意识来处理,只有遇到特殊事、大事的时候,意识才会出场。这样的设计让人既节能又高效,非常科学。就像一个单位,日常工作不需要请示回报,按制度流程办就行了。如果事事都得请示回报,都得等领导批准,领导会累死,工作还没效率,很快就会垮掉。
看一家企业是不是好企业,是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最高决策层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如果决策层关注的是些鸡毛蒜皮,这个企业一定是一地鸡毛,不会有什么“钱图”与前途。个人也是一样,一个人的潜意识能够处理的事情越多范围越广,他就能够拿出更多的时间与能量学习思考更高更广泛的领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所以,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后天配置”。
那么,有些人很勤奋很努力,为什么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呢?大概也有两个原因,其一,努力的方向与“出厂配置”不匹配,先天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就像你开着一台载重车,却非得和跑车比速度,那就是自取其辱。其二,贪多嚼不烂,努力的结果没有成功转化为潜意识,不能实现“增配”。就像学开车,你今天练习一次,十天之后再练习第二次,上一次的功夫就白废了。业精于勤不是今天学开车明天学围棋后天学钢琴。这样的话,就是业废于勤了。
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在场上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因为像控球、传球,以及跑位之类的事都能交由潜意识来处理,不需要判断分析,就能作出最有利的反应,并因此可以腾出主要精力来做更高水平的判断与决策。比赛场上,机会稍纵即逝,你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有意识的思维太慢了,根本无法适应快节奏比赛的需要。所谓专业水平高,就是他能靠潜意识来解决别人需要用意识才能解决或者用意识也解决不了的事。
潜意识系统并不都是“在线”运行的,它也像电力系统一样,有一部分运行,有一部分备用。备用的部分需要有情景激发才会投入运行。李白酒后诗百篇,就是酒精激活了他潜意识中那些备用的部分。才思泉涌的背后是潜意识系统的有效供给能力。潜意识为何要搞备用?还是为了节能,为了可持续发展。但这个备用的部分如果长期不投运,能力就会退化甚至丧失。这和如果不经常锻练肌肉功能就会退化是一样的道理。
当意识不忙于当下,才可能关注未来。一个人的潜意识能处理多少事,能处理什么层次的事,基本决定了这个人能力的高下与未来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潜意识有时也会犯错,就像有意识的决策也会失误一样。当你碰上不好下决断的事,如果有人对你说,别想那么多,相信你的直觉,你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如果他没有骗你的话,一定是他的潜意识系统比较强大。直觉靠不靠谱,得分人分事。(写于2019年9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