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己的“回声室”
(不止于足球的决策奥秘之六十二)
人人渴望知音,不喜欢异己。但是,自古知音难觅,人们就退而求其次,自己听自己的“回声”,自己做自己的知音。用网络语言说,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粉丝”。
因此之故,在“金字塔”式的组织中,“一把手”一般会把团队成员训练成自己的“应声虫”,然后,自己认为自己德能勤绩样样优异,从而得到了众生的一致拥护与由衷赞美。他们很难认识到,众生已经被自己改造成了各种类型的“回音壁”,众生之声,已不是众声,而是自己的“回声”。不得不承认,这种感觉的确能够让人爽到控制不了自己。
因此之故,没有权力或其它资源可用的人,无法将他人改造为自己的“回音壁”,就只好任性地自己听自己的“回声”。一旦自己的“回声”受到干扰,心下立马不爽。如果发现或者怀疑某个干扰源,结果就是:或者直接发生冲突,或者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伏笔,或者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
都说诤友少。诤友不是不好找,是我们见了诤友就可能跟他吵,吵与不吵都会把他“炒”。不做我的“回音壁”,我起码要跟你搞“回避”,这是人人都常犯的重大决策错误。
异口同声、众口一词的赞美是极其危险的,即使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人生与社会不是数学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答案。因此,经常从自己的“回声室”里走出来,听听不同的声音,就是十分重要与非常必要的。
如果咱是领导,咱觉得批评下属是对下属的爱护,那么,咱就应该明白,下属批评咱,也是对咱负责任。如果咱就是“吃瓜”群众一枚,咱也不能只听“吃瓜”的声音,也该听听“花开”的声音,以及雨打芭蕉的声音。
自己听听自己的“回声”,娱乐一下自己,不是不可,而是不能太当真。若是沉醉其中,后果将会很严重。绿茵场上,被捧杀的天才不少,被棒杀的新星也很多,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的犟种也不缺,原因都是心中的“频道”太少。
咱得常从自己的“回声室”里出来走走,多换几个“频道”听听不同的声音,“天籁之音”与“刺耳之声”都是有益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