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止于足球的决策故事之十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与人若是永存初见之美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与怨,省去了人心易变的许多感叹。可是,如果初见并不美好甚至是相当讨厌呢?
对人或事物保持一成不变的看法被称为刻板印象,也称为“定型化效应”。刻板印象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因素之一。
几乎人人都会受刻板印象的影响。比如:一说到艺人,许多人都会自然地想到她们的情感如天上的云彩,美丽迷人却飘乎不定;一提起中国足球运动员,就会认为他们是不自律的、不努力的;一说起富二代,就觉得他们是纸醉金迷的、不劳而获的。事实上,每一类群体里都有情种、懒种与孬种,而且他们都会发生变化。自律的人,可能有一天会作;作够了的人,可能有一天会非常自律。这就是人们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人是多样性的,也是多面性的。多样性与多面性都是要呈现的。所以,识人就要多见常见多角度去看。
自负的人,最容易受刻板印象的支配,并因此带来重大决策错误。比如项羽怎么也瞧不上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后来,韩信在汉军中的指挥才能让楚霸王大为震惊。他不太相信韩信这种苦寒出身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能够胜任大将军之职。这位楚霸王不只看不上韩信,也瞧不起刘邦。他对这一类人都有刻板印象,觉得他们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尽管范曾反复提醒、提醒反复,这位楚霸王楞是“初心”不改,致死也没有醒悟。他始终没有认识到,刘邦已不是初见时的刘邦,韩信也不是初见时的韩信。
一位主教练,一旦被戴上“救火教练”的帽子,似乎就只能在“救火”时才能派上用场,从此再难获得“转正”的机会。球队碰上弱旅,一定要全力进攻;遇上劲旅,必须要倾力防守;拱手让出了出奇制胜的可能性,丢掉了持续进步的可能性。一位球员,一旦被教练归入某一类,也就很难再获得其它机会,除非换了教练再用另外的视角将其重新归类,才可能有新的机会。可见,刻板印象对决策带来的影响无处不在。
人不只会对别人有刻板印象,对自己也是同样。比如:有人觉得自己适合干这个、不适合干那个,拒绝尝试自认为不适合的事情,始终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一条道路走到黑”,扼杀了更多更好的可能性。也有人觉得自己天赋异禀,什么都能拿得起、玩得转,这山看着那山高,结果样样都稀松。自以为是一把万能钥匙,却一把锁也打不开。
格外常见的特征,容易形成稳定的记忆,并在决策时占据不适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刻板印象的形成,与一般规律有关。但一般之中有特殊。牢记规律性,不忘特殊性,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