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看过来
(不止于足球的决策奥秘之四)

决策需要信息,眼睛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人的眼睛大概是身体器官中最不忠诚的一位,不仅会欺骗别人,更擅长于欺骗主人。就是说,眼见并不为实。
哈佛视力科学家申基·安多对蒙娜丽莎的眼睛着迷,他创作了一幅蒙娜丽莎凝视幻觉图。图中两个蒙娜丽莎的眼睛形状和方向完全一致,但观者却只觉得右边的那个在看自己。经研究发现,至少有两个组成部分来决定我们是否感觉被凝视,首先是眼睛瞳仁的位置,其次是头部所指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大脑会把这两种来源结合起来确定凝视的方向,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事实”。
看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构建的结果经常与事实不符。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叫“缪勒莱耶错觉”。“缪勒莱耶错觉”说的是: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假如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要显得比后者长得多。
在足球比赛中,“蛋蛋”表现不好时,教练会在心里构建各种理由来合理化,照常给他机会;若是换成“贱贱”,教练就会在心里构建各种理由证明其的确不行,不是万不得已,不会再给他机会。不同的人,同样的事,教练看见的却不一样,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决策。
看存在着视角偏差,不只是物理的,还有心理的。同一场足球比赛,主队球迷与客队球迷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对球队的评价则可能完全相反,而且大都会觉得对方的看法是不客观的。即使是个别认为本方球迷的评价不够客观的球迷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偏差。
当我们依据眼睛看到的错误信息做决策时,即使逻辑再正确、情绪再稳定,也难避免犯错。
领导大都习惯用老乡、战友、同学,足球教练习惯用弟子、老乡、熟人。并非他们一定是寻私情,而是在他们眼里,这些人就是比他人强。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眼睛其实并不老实。
是人都会带着情感看人与事,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与事,即使一个人能够如机器一般永保理性,他的感官也会欺骗他。所以,是人都会看错人与事,都会在决策上犯各种错误。犯错误是个坏事,犯了错误还认识不到错误则是大坏事,比大坏事更坏的事是把错误归因到别人身上。
智者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喜欢向他人说:借我一双慧眼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