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的“碰头食”与“蜜饯果脯”
 
     
北京是吃货的天堂,有“碰头食”的说法。你走在集市之上,那些个好吃的会迎面而来,比比皆是。清代《都门竹枝词》中这么写道“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
 
     
今年的中赫国安,也成了让绿茵“吃货”们神往的地儿,前场传控吸收了世界多种烹调技巧,接二连三的进球既有特色“小吃”也有经典“名菜”。看国安比赛,颇有“碰头食”的感觉。
 
     
国安今年最常做的一款叫作“蜜饯果脯”。据说这蜜饯果脯曾经在1913年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过大奖。蜜饯果脯用的水果,要求肉质细腻,致密且有韧性,就是要软硬适度。果实去核后,先熏制,再用蜜或糖蒸煮浸渍,用糖代替了水果中的水份。蜜饯果脯如婴儿的脸蛋一样,温润如玉,鲜亮透明,柔软又富弹性。吃起来,甜酸宜人,悦目爽口。
 
   
 国安的外援,增添了韧性;
国安的内援增加了硬度,具备了加工“蜜饯果脯”的要求。国安比赛中,精彩的前场配合,如同将水果在蜜汁中蒸煮的过程,那一粒粒进球则好似蜜饯果脯,看着舒坦,吃起来爽心。
 
   
只是,国安的后厨有点管理不善。有的厨师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偷食”。比如,国安有招待鲁能与苏宁时,都发生过“乌龙”。近两场比赛,国安共进了6个球,对手是0进球。结果和鲁能战成了1比1,与苏宁打成了3比1。
 
   
虽说国安大厨时常管不住自己的嘴,但手艺确实是越来越精湛了。再资深的食客再刁的嘴,见了国安大厨的手艺,不流哈啦子那是不太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