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体育 |
中国足球之“出埃及记”
中国足球之“出埃及记”,记录中国足球首次进军世界杯的一段历史。
要明白一件事,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历史可以照见未来,可惜我们总想抛弃历史,独自领跑,所以总是跑圈,还常常跌倒。与历史真情相拥,一直到老,或许更好。
K、戚家军冲奥失败
联赛的影响力日益提高,政府因此更加重视。政府愈是重视,中国职业足球就离市场越远。俱乐部几乎没有一点经营意识,更没有营销作为,完全靠输血过日子。这个时候,有的企业为了让俱乐部争得好名次,有的企业是被政府逼迫,不断地加大对球队的投入,不计成本地提高球员待遇,球员先是成了球迷崇拜的偶像,以后又成了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之后由于中国足球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一路下滑,又成为被嘲讽的对象。
与这个过程相对应,先是足球学校遍地开花,踢球成为孩子们的美好梦想。然后是足球学校招生困难,之后就是纷纷倒闭。
职业联赛似乎开端良好,态势向上。但无论是中国足球界,还是社会各界,都无心在“职业”与“市场”上下功夫,俱乐部关注的是比赛成绩而不是经营业绩,足协与球迷关注的是国家队出线而不是联赛的职业化运营。人们的兴奋点都在竞技成绩上,中国竞技足球向市场化转型的第一个大好机遇就这样滑门而过。
此时,人们日思夜想的是打进下一届世界杯。能不能打进世界杯,人们把亚洲杯视为一次预考,而把国奥队能不能进军奥运会视为一次中考。
在洋教练施拉普纳掉下神坛后,本土教练复辟,戚务生开始执掌中国队教鞭。在1994和1995年的一系列商业比赛、热身赛中相继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足球亟待提高水平的虚荣心,国人对待足球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中国足球开启了又一次轮回。在这种背景下,戚务生带领国奥队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小组赛中,国奥队一帆风顺,进入亚洲八强赛,国奥队在击败哈萨克斯坦、战平沙特后,最后一战又是打平即可出线。
1996年的3月21日,吉隆坡的默迪卡体育场,中国国奥队与韩国国奥队展开决战,最终以0比3大败而归。
1996年12月,第11届亚洲杯在阿联酋举行。在此前的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香港、澳门和菲律宾队同组,先后以7比1、7比0和2比0战胜澳门、菲律宾和香港队,以全胜的战绩进入决赛阶段。决赛阶段的小组赛上,首场以0比2负于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场比赛以3比0完胜叙利亚,最后一战以0比1负于日本。中国队以净胜球的优势压倒叙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八强。
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沙特队连扳4球,最后以3比4败北,惨遭淘汰。中国队最终获得第5。
中国足球成绩不佳,待遇猛涨,终于引起众怒。1996年春晚,姜昆的相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对此进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