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足球的春消息

远离科技与教育,让中国足球费时、费事、费钱、费物,更要命的是废人。远离校园是个错误,远离科技是个失误。几十年来,中国足球屡屡“双误”。
科教兴球。科学与教育是足球腾飞的两个翅膀。科学技术,能得上天入地,其威力人所共识,它也是足球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是足球发展之本。足球运动是教育方式之一种,足球运动之发展靠教育来润育。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导:中国为面临难题的足球队向科学求助。这无疑是比引进大牌外援更令人期待、更让人振奋的消息,这才是中国足球的春消息。
该消息称,至少有三个研究小组正在开发能分析比赛视频、找出球队长处和弱点的电脑系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出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团队参与其中。
早该如此,仅如此还不够!
足球园地,科技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还很多。国足振兴,单靠国家层面对科技足球的重视远远不够。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参与,尤其需要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职业足球俱乐部就是一个企业,也应该像企业一样,有生产部门,有研发部门,有营销部门,有信息部门,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研发能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演绎着腐败和失败、争人与争名的故事,成了国人嘲讽的对象和泄愤的出气筒。中超豪门单纯依靠烧钱来抢夺现有资源来争冠或保级,资源包括了人才与人脉,实干的干不过走捷径的,于是腐败难除;中国足球单纯寄希望著名外教与大牌外援来提升水平,不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于是屡战屡败,于是,中超成为世界上最费钱的联赛。
这些问题与体制有关,也与急功近利的足球文化及舆论氛围有关。
中超不能光比谁更能烧钱,也不能光比谁最会花钱,还需要抢占科教兴球的制高点,比一比谁的科技含量高,比一比谁能快出人才,比一比谁的投入产出高。如果人们始终把兴奋点集中在花钱上,一股脑地把赞美和镜头送给买来的冠军身上,中国足球则难有光明的未来。要想超越,“拿来”或“买来”只能是权宜之计。
我们需要把镜头和赞美多给那些在足球普及和青少年人才培养领域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我们需要把金钱更多地砸向足球科技的引进与研发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