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让亚洲无强队,国足让亚洲无弱旅。关于恒大模式、关于外援的是与非,成了中国足坛最杂音。顶恒大派认为反恒大派是羡慕嫉妒恨,反恒大派则觉得顶恒大派是地域情结加雇佣军。其实,要讨论恒大现象的是与非,首先得弄清职业联赛的目的,到达的目的地不一样,途径与方法自然也就不一样。不确定目的,难言方法的对错。
博主将重点忽悠以下三五个观点:
一、 金钱买不来竞争力
二、 恒大引援的是与非
三、 中超体制的先天不足
四、 两极分化不利于中超长远发展
五、 职业足球俱乐部需要内生动力
六、 中超与国家队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七、 必须改造“中职足”的生存土壤
八、 娃娃为什么去踢球
二、恒大引援的是是非非
判断对错与成败,首先要弄清目的。
欧洲五大联赛引进外援的理念是:把外国人引进来,赚外国人的钱;把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引进来,赚全世界的钱。
中超引进外援的理念是:用好外援来争好成绩,或用好外援来提升本土球员。
在欧洲,职业足球是公益事业商业运作。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仅仅被当作培养国家队队员的平台。一个是商业思维,一个是争光思维。商业成就了欧美近现代的无限风光,“争光”使得中国足球脸面丢光。当然,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一样,商业化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遗撼的是,我们在足球职业化的过程中,把正面的扣留在“海关”,却给负面的东西发了“绿卡”。
职业足球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就是市场规律,因此它要服从于市场、服务于球迷,而不是服从、服务于国家队的建设。也就是说,它首先要考虑的是赢得市场,保证俱乐部的生存发展能力。
而赢得市场的根本,就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有四:一、改造现有设备 ,也就是提高现有球员的技战术水平;二、投入新设备,包括引进外援和培养使用年轻球员;三、改进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更换教练或改进训练方法等来实现;四、通过制度安排与文化塑造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家公司只要有能力、有眼光,当然会竭力引进最好的设备或研发新设备,用来生产最好的产品,获得最好的收益。一家职业俱乐部只要有实力自然渴望引进最好的球员,生产最好的比赛,获得最佳的回报。市场追求效率,引进是捷径。从这一方面说,俱乐部引进强援、名教是职业俱乐部的应有之义,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单从这个角度说,甚至都没有必要限制外援数量。
但是职业足球联赛和一般的生产企业又有不同的特点。一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消费者(球迷)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地域、民族、国家的情感联系),外援过多,必然影响国家队的建设,国家队的成绩上不去,必然影响球迷的数量、热情和忠诚度,反过来又会影响俱乐部的市场收益,所以好的职业联赛在制度安排上,对外援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的限制。怎样限制?什么阶段要有怎样的变化?这是一门学问,不能照搬某国联赛。一个好的联赛组织、一家市场意识好的俱乐部,必然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好外援与本土球员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职业联赛组织对外援数量的限制并非一定要一成不变,一家俱乐部使用外援的数量,也不一定把指标用满,而是依据自己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来安排。总之,要以市场回报最优化为目标。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恒大在规则内引援没什么可指责的和可讨论的。
二是职业俱乐部引进外援相比于一般企业引进设备遭遇的壁垒要小得多。因为卖出设备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甚至是技术消化后的超越;而出卖球员则不同,球员是很难复制的,引进球员对于带动本土球员技术水平上升的空间也是很小的、极有限的。南美的优秀球员几乎都到欧洲踢球去了,南美几乎没有引进欧洲的顶级球星,但世界足坛欧洲与南美足球抗衡的局面并没有打破,南美足坛照样人才辈出。所以,世界足球发达国家不会像出口设备那样对足球欠发达国家引进球员搞那么多壁垒。职业足球俱乐部引进外援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比赛质量,谋求市场回报,而不是带动本土球员的成长。因此,恒大本土球员是否因与外援踢球而长了球,也不是职业足球要解决的问题,拿这个来苛求中超及恒大等也是无趣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引进外援的目的确定为提高本土球员的水平,那么这种烧钱引援的方式起码是不聪明的、不划算的。试想,一个外援几百万欧元的年薪,省下这些钱来,可以为校园足球办多少事,可以送多少孩子到国外学习足球,可以培养多少足球教练!如今,我们的目的与方法是错位的。“烧钱”不是指花钱的绝对值,而是看市场回报如何。
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市场运作获得的回报来保证俱乐部的持续发展。这既是其生存之必须,又是其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中超真正的问题是它的“伪职业化”,是让中国职业足球失去内在动力的包养体制。透过热热闹闹的恒大现象,中国职业足球需要破解的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坚持目前的“包养”体制,还是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衡量一国联赛的职业化水平,主要看它在市场中的自我发展能力;检验一家职业俱乐部运作是否成功,主要看的是投入产出效率。亏本的买卖是长久不了的。
大连的“八支钢笔”、鲁能的“四星”,恒大的“三连冠”,这些一时的所谓成功,属于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不属于中超,更不属于中国足球。任何一家俱乐部的任何努力都不能弥补中超体制上的先天不足,中超需要总结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在深化改革上有新的举措,才能真正向上走、向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