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咱们的园子要紧

欧洲杯,让国人又饱了一次眼福。欧洲人鼓捣的足球园艺,蛮精致,挺别致,很性感,提情绪。看了之后,一些人牙根痒痒的、心中恨恨的。像咱这么一个古代老大,现代经济的“二哥”,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足球“园子”,的确有点说不过去。那怕“山寨”一个也好啊!中国是个集世界“山寨”之大成的地界,可就是“山寨”不了足球国家或是职业足球。
欧洲杯算是欧洲足球的一个足球博览会。大牌明星争奇斗艳,顶尖球队各显风采,尽显欧洲足球的精华。支撑这个博览会盛况的是欧洲的大众足球。大大小小的民间俱乐部,无数个民间园丁,以及广泛的大众足球运动,才是欧洲杯这个盛大园林的创造者。没有这雄厚的群众基础,就没有站在“塔尖”上的欧洲杯。
种好咱们自己的园子,有一个观念的转变是必须的:那就是实实在在地由“国家足球”转变为“足球国家”。踢球不是国家意志,不是行政行为;踢球不是为谁服务、为谁争光。踢球就是大众的一种娱乐方式,一种生活情趣。当足球融入了大众的生活,足球就是为人民报务的。人民从足球身上收获体魄康健、心智提升与精神愉悦,足球因扎根人民而根深叶茂、万紫千红、欣欣向荣。
远离了大众生活的足球是没有根基的足球,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足球。没有“草根足球”的落地生根,则难有“精英足球”的英雄辈出。
种好咱们自己的园子,就得多为大众足球提供便利。在社区、学校及新农村建设中,都记得给足球留下点“自留地”,给足球一个立锥之地。把那么多的钱花在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上,把那么多的金钱用在外援身上,远不如用在建设足球场地上,更根本,更节约,更有效,也更利国利民。学习世界先进的足球理念、技术、战术,有许多方法,“请进来”只是一种。真想学,利用信息技术,照样可以学到。互联网、电视已经让世界融为一体了。异国就是本土,本土也是异国。“进”与“出”,关键不在“身”而在“心”。
种好咱们自己的园子,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有“上上下下的享受”。没有自上而下的足球观念的转变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足球运动难有生存空间,这是中国的体制决定的。领导的态度决定了大众足球的温度。领导只关注国家队,大众足球就走不对。而大众足球走不对,国家队就很难找到北。没有自下而上的积累,中国足球就没有向上的台阶。“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都懂。校园足球、社区足球等等,这些不起眼的玩艺,不体现政绩的玩艺,搞不起来,中国足球就没有根基。
种好咱们自己的园子,还得改革职业足球体制。职业足球俱乐部不能成了“阔少”们的“玩物”。让别人养着虽说一时舒服,代价是必须牺牲自我。不自立,何来自强?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才能让职业足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足球的“园子”里才可能百花争艳。中国人喜欢鼓捣园子。从皇帝到庶民都有一样的嗜好。皇家园林是最气派的园子,文人的园子是最雅致的园子,庶民的园子是最实用的园子。什么菜园子、花园子、果园子,只要是个人的园子都是不错的园子。只要是公共的“园子”,大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玩艺,经不住时间的风吹雨打。
“国足”不是国家队,而是中国足球的整体、全貌,是一个系统,是中国足球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