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及拜仁的足球经
德甲的俱乐部基本上都是有限公司体制,上市公司很少。拜仁俱乐部也不是上市公司。拜仁集团(FC Bayern München e.V.)
持有81.8
%的股份、阿迪达斯(adidas AG)持有9.1 %的股份、奥迪(AUDI AG)持有9.1 %的股份。拜仁俱乐部的最高决策层是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俱乐部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

拜仁作为德国最强大的俱乐部,非常注重与大品牌的合作,走的是“上层”路线。自1989年起,欧宝汽车开始赞助拜仁,每年向拜仁支付3000万马克的赞助费用。欧宝汽车的标志则13年来追随拜仁队征战德甲联赛和冠军杯赛场。德甲球队的广告创收全球领先。德国电信每年1250万欧元的赞助,令拜仁在胸前广告赞助商投入上独占鳌头,远远超过其他德甲球队,甚至曾一度占据全球单个俱乐部球衣广告收入的榜首。西门子、奥迪、索尼等一干国际大公司长期以来都是成拜仁的合作伙伴。
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拜仁慕尼黑的球场中前四排的位置总是空缺着。这是因为商业化的运作使得拜仁球场的前四排座位都被广告牌挡住无法观看比赛。拜仁的名字总是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品牌相联系,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赞助和广告,一方面反映了大品牌对拜仁的足坛地位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拜仁在市场运作上的成功。
拜仁特别重视拓宽观球迷阶层。球迷是足球俱乐部盈利的基础,而如何扩大俱乐部在球迷中的影响力,更多地吸引更多的球迷,特别是发展高端客户观看比赛,则是俱乐部考虑问题的重中之生。近年来,拜仁以及国外许多俱乐部推出了豪华包厢,扩大了球迷阶层,门票收入也是大大地提高。
为了开发新的观众,拜仁俱乐部的管理人员霍夫曼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将包厢的座位出售双人票,以年票的形式发售出去,票价2000马克。尽管价格昂贵,但这种年票一下子就售光了。此举的成功正是基于对慕尼黑人的文化的了解,他们会带着自己的夫人或女友来观看比赛,与他们一起享受比赛、享受生活。这一做法对于扩大俱乐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巨大成功。越来越多的达官贵人到包厢看球,巴伐利亚州前州长施特劳斯就是球场的常客。同时还吸引了众多的体育记者、报刊主编、演员、歌星、企业家、银行家和大公司的董事。

长时间以来,拜仁一直专注于埋头开发本国市场。但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的豪门俱乐部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亚洲市场。为了提高俱乐部在亚洲的影响力,皇马、曼联、拜仁都来到亚洲,扩大影响和抢占市场。与皇马、曼联不同的是,拜仁亚洲之行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场费和各种商业活动的收入,而是为了推广俱乐部的品牌。在亚洲,拜仁的品牌知名度远不及皇马与曼联,因而,在亚洲建立和推广拜仁的品牌,成为重要的目标。
日本是拜仁开发亚洲市场的“敲门砖”,从产品销售到日文网站,再到访问日本,为了吸引更多的日本球迷关注拜仁,拜仁甚至积极考虑引进日本球员。为了开拓中国市场,2005年8月,拜仁慕尼黑队与华体网携手,启动了俱乐部的中文官方网站,以加强与中国球迷的沟通和互动。
2010年,拜仁收入为4.06亿美元,利润6100万美元,俱乐部价值为9.9亿美元。西甲与拜仁的足球经,是地地道道的生意经。

方寸以忽悠娱乐足球、经营足球、文化足球为乐。
人生在左右之外,胜负在你我之外,快乐在输赢之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