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足协
没有追求的远大与坚定,没有专业管理队伍,没有技术研发队伍,没有专业营销队伍。战略缺失,理念落后,权职不清,管理粗放,靠某一个人的传统技艺与经验吃饭,维持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这些“小作坊”的典型特征,中国足球一应俱全。目前,中超俱乐部在指导思想、组织结构、资金安排、工作重心等方面都围绕着一线队伍上来鼓捣,习惯于在主教练身上压宝。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一个俱乐部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文化、科研、营销、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运作。
中国足球俱乐部本质上都没有脱离“争光模式”。他们都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不太关心足球自身的营销,不太重视管理创新,他们在乎的仅仅是球队的成绩。年年忙乎的仅仅是球队的重组与主教练的选择。于是,就用母公司的金钱重新瓜分中国足球现有资源,再引进两个相对好一点的外援,取得相对的竞争优势。有钱的牛气冲天,无钱的自怨自哀。尽管所谓“有钱的”可能会获得一个或若干个冠军,热闹一阵子,但俱乐部既不能推动自身生存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也无力推动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中超成了单纯的消费金钱的游戏。有钱就是“草头王”。即使是中甲赛场上的所谓“北理工模式”,也不过是在校园里开办的“小作坊”,难有大作为。
再高明的主教练放在“小作坊”里也难有大作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则必须治理改造这些“小作坊”,借鉴现代企业模式来促进足球生产与消费。所谓现代企业模式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套企业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制度安排等等。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一定在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生产管理、市场运作、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品牌塑造等这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都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资金保证与人员保证。
一支优秀的球队不是靠一个主教练炼成的。地不肥,水不足,一味地更换种地的长工,是换不出好收成来的。一个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需要一个优秀的“总工程师”(主教练),还需要一个优秀的“生产技术部”(教练组)与“科技部”(技术分析与技术、心理、康复等研究部门);需要优秀的总经理,还需要专业的管理队伍、营销队伍;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文化、有共同的价值观把这些活生生的人凝聚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一支球队最直接的战斗力,团结是一个俱乐部最有效的生产力。没有共同追求的凝聚,没有组织机构、制度与人员作保障,则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产品”(包括比赛与球员),也不可能产生中国足球的“百年老店”。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需要教练换新,更需要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足协不妨在俱乐部长远建设上下一些功夫,或许比老是在国家队及国家队主教练问题上纠结更有成效。俱乐部也不妨在组织结构、制度安排、文化塑造、品牌建设上多做一点功课,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咱自己不能收获成果,开个好头,留下个基础,也比一无所有强点吧!
方寸以忽悠娱乐足球、经营足球、文化足球为乐。
人生在左右之外,胜负在你我之外,快乐在输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