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超“质检局”乱象

(2011-04-07 22:49:05)
标签:

杂谈

分类: 乱弹球事

中超“质检局”乱象

 

    中超“质检局”乱象

    中超的产品主要是足球比赛。这个产品的质量应如何控制?又如何评判?是否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中超比赛要不要质检与质监?这些问题似乎比一场比赛的胜负更值得关注。

 

    质检与质监,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力。由于足协与俱乐部没有将其纳入管理范围,既没有控制主体,也没有监督主体,不仅使得中超的比赛质量失控,也使得中超比赛质量的评判权失控。这个权力的真空就不知不觉地被媒体占领了。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媒体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解读与评判比赛,使得原本就乱的中超乱成一团。

 

    乱象之一:评价标准不合理。媒体大都以单纯的胜负为尺度评价一位主教练、一个球队与一个俱乐部。事实上,一场比赛的质量是由失败一方的表现决定的。一个健壮的成年人与一个健康儿童的拳击比赛是没有什么观赏性可言的。再勇猛好斗的蛐蛐遇上一只怯懦畏缩的蛐蛐,也不会有上佳的表演。失败一方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一胜遮百丑的舆论导向,滋养了中超球队以及国家队的保守意识,导致大部分中超比赛有运动无生动,有乱踩无精彩,有结果的胜负无质量的升幅。

 

    乱象之二:评判立场欠公正。地方媒体有一定的地域色彩是可以理解的。媒体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是对中超的一种推广形式。但由于中超比赛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媒体评判一场比赛的随意性太大,许多媒体完全不顾客观事实,一味偏袒本地球队,恶意攻击本地球队的对手,导致这些评论基本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除了裹乱,就是添乱。中超能够在人们心目之中留下如此不美好的“生动”形象,一半是中超自身“努力”的结果,一半是媒体做出的“卓越贡献”。

 

    乱象之三:评判权力被“寻租”。中超没有质量标准,媒体就方便多了、好办多了。有些媒体与媒体人充分地利用这个空间,谋取自己的私利。谁给自己好处,标准就向谁倾斜,赞美就向谁倾泄。反之,则不顾事实,恶言相向。甚至可以捕风捉影、颠倒黑白,搞得当事人有口难辩,左右不是、举措皆非。

 

    中超“质检局”乱象

    一个想在市场上长期立足并健康发展的企业,一定会把质检放在重要的位置。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必定要有完善的质监体系。中超要提振市场,掌握产品质量的话语权,就有必要向企业学习质量管理的经验,明确自己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管控措施与监督办法。

 

    中超比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产品,虽说不可能如物质产品一样标准化地生产制造,但依然可以抽出一些轮廓式的质量指标,实现定量的分析、管控与监督,并作为评价的参考。

 

    比如:跑动距离、传接球次数与成功率,攻入对方前场次数,有效射门次数,抢断、抢点次数等等。足协可以在每一轮比赛结束后,公开发布各支球队的指标情况,既作为比赛质量的监督,又作为媒体评论的参考。俱乐部可以建立各个位置球员的比赛质量管控指标,在每场比赛结束后,对每个球员的完成情况进行公开发布,既作为球员竞技状态与比赛作风评判的参考,也作为对球员的一种激励或约束。

 

中超“质检局”乱象


方寸以忽悠娱乐足球、经营足球、文化足球为乐。

人生在左右之外,胜负在你我之外,快乐在输赢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