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打假之后要除劣
中超坚持打假,很必要,但还很不够。中超要提升顾客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还必须在除劣上下功夫。也就是消除劣质产品,并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中超赛场上,经常听到球迷骂娘。其根本原因是比赛质量低劣。假球、问题球是低劣的部分成因,更多的是球员、教练及俱乐部只有输赢的观念没有质量意识。拖延时间、后场倒脚、走着踢球等不思进取的现象比比皆是。中超比赛的质量上不去,拿到国际赛场上去较量,没有不败下阵来的道理。中超的质量上不去,也没有市场火起来的道理。所以,中超要打假也必须除劣。
中超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足球比赛,属于精神产品,因此,其质量不像物质产品那样有清楚的可衡量的标准体系。长期以来,比赛的参与者只在输赢上做文章。好输不如赖赢,是普遍心态。结果,中超赛场上有输家,市场上却没有赢家。那么,中超比赛的质量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呢?以下是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供有兴趣的同仁探讨。
1、技术含量:传接球的成功率、控球技巧、运动的协调性与美感;
2、战术含量:攻防策略、进攻组织的多样性、战术配合的成功率、定位球战术的丰富性;
3、比赛作风:规则意识、意志品质、逆境时的表现;
4、比赛节奏:传接球的次数、平均跑动距离、攻入对方前场的次数;
5、比赛情节:进程起伏、悬念增减、有效射门次数及成功率;
6、精神气质:比赛所呈现出来的一支球队的人格特征。包括比赛激情、创造力、价值追求、团队精神等。
如果把上述质量指标进一步完善,分出定性与定量两类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管控与奖惩制度,持之以恒地抓改进、提升,或许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超比赛质量的持续上升,推动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足球市场的繁荣。

球迷可以用胜负论英雄,俱乐部则需要以比赛质量论奖惩。改变“一胜遮百丑”的现状,有利于提高中超比赛质量,有利于改善俱乐部的经营状况。可惜,在现行制度框架内,中超俱乐部大多数都急功近利,角逐于眼前的进退得失,宁肯为一时之利而失百年功业,致使中超比赛的质量二十年没有提升,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数十年未见明显提升,中超的价值也不断缩水。
另外,如果简化比赛质量衡量标准的话,也可以检测传球数量和成功率。足球比赛实质就是对时间与空间的争夺,表现为对时间和空间的角逐和利用,通过高强度、高对抗、高速度的较量来实现。落实到指标上,主要就是传球数量与成功率。西班牙队在欧洲杯比赛中,平均每场比赛传球数量达到569次,传球成功率高达81%。所以,西班牙队的比赛既好看,胜率也相对高,更重要的是美誉度高。
期盼中超建立起可衡量的比赛质量监测标准。

方寸以忽悠娱乐足球、经营足球、文化足球为乐。
人生在左右之外,胜负在你我之外,快乐在输赢之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