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仓巷

标签:
走进东仓巷 |
分类: 乡土情怀 |
走进东仓巷
这些年太原的变化太大了,就是一些小街小巷也改变了容颜。那天看着天气不错,就信步来到东仓巷。东仓巷西起解放路,东至北肖墙,全长约600米。80年代以前,这条道经常走,这次来反而不认识了。
最东头一座庙宇显得非常醒目,这就是经过6年修缮,于2019年以崭新面目亮相世人的文殊寺。印象中以前这里只留着文殊寺的名称,看到的只是一间低矮破旧的商店,不曾想里面还藏着庙宇的遗迹。第一次走进这座复建的庙宇,其规模还是让人感到意外。天王殿、文殊殿、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普贤殿按照清初样式依次排列,特别是大雄宝殿,除了屋顶亮眼一些,周遭的梁柱都显示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寺庙两边还辟有“故事长廊”,展示着一些活动照片、连环画图案等。看到游客中心等着不少人,一问方知是附近居民在打新冠疫苗第二针。
文殊寺的东面有一座砖砌门楼,上面刻着“晋兴出版社”字样。据说晋兴出版社在民国时期以出版新思潮读物,传播民主与科学留名。解放后曾被改造为印刷厂,后又成为职工宿舍。进到里面,感觉像个街头小游园。
从文殊寺往西走远远就看到育英中学的教学楼,这里有育英中学的后门。记得在60年代这里可是育英中学的正门。该校于1948年3月创建于河北晋县李家庄,是一所军队干部子弟学校。1949年迁至太原新民北街,对外称育英小学。1958年8月与山西军区曙光幼儿园合并,成立中学部,是一所设有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寄宿制干部子弟学校。1964年7月学校移交地方,改名为育英学校。1969年曾改为太原第二十六中。1988年恢复育英中学校名。
再往西走看到一座新建的四层楼建筑,楼顶上醒目的大字是“东仓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有几座楼房也是新盖的,一座门口似乎挂有“文化广场”的牌子。在原来干休所的门口看到那座雕塑又回来了,这是少年英雄赖宁挎着书包大步向前的塑像。赖宁于1974年出生于四川石棉,1988年3月13日为扑灭突发山火,加入灭火队伍,不幸遇难。同年5月,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其“英雄少年”称号。
东仓巷路南边以前全是围墙,现在有了商店,新建了不少高楼。王家巷、多马巷这些小巷子都取直了,变宽了。东仓巷以前的老院子已踪影全无。五福庵成了“金盛园小区”,也不知里面那几株曾经备案的老槐树还在不在。永安路似乎变化不大,显得挺安静。
东仓巷最西头北边的“宏艺珠宝楼”还在,这是一家有年头的店了。当年走进去买过饰物,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古色古香,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