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庵与回迁梦

标签:
五福庵太原老街巷圆梦 |
分类: 杂谈 |
五福庵与回迁梦
槐树,又名国槐,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在太原的街巷随处可见它的身影,而且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古老苍劲的老槐树,成为太原城历史发展的活见证。1987年6月18日,太原市人大常委会议作出决定,把国槐定为太原市的市树,使之成为城市的象征与标志。在有识之士的关切下,太原的古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政府有关部门对古槐逐一建立了户口,编号归档。而五福庵就有两株这样的古槐,编号128号的国槐位于原五福庵7号院内,当年树高15米,树围2·60米,覆盖面积150㎡,生长状况良好,级别A。编号129号的国槐位于原五福庵7号院厕所外墙里,树高12米,树围3·14米,覆盖面积150㎡,生长状况一般,级别A。这两株老树目前的命运如何,有没有受到损毁,尚不得而知。因为在2001年,这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活动。
2001年6月3日《太原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我市又一个旧城改造工程启动·东仓巷五福庵危房开始拆迁。”说这一危房改造项目“是根据太原市危旧房改造的总体部署实施的”。此项工程由“大复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4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住宅面积2.31万平方米,净用土地1.3公顷。“大复盛”,听着名字有点怪怪的,像是一家钱庄票号。消息发布后,五福庵的大部分居民表示了理解和欢迎。虽然不少人生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老屋充满了感情,但毕竟因为年代的久远,加之一些人为的私搭乱建,使许多四合院的居住条件已大不如前,人们都向往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动迁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开发商承诺两年原地回迁,并签了协议……旧房的拆除工作也进行的十分麻利,前脚一走,后脚就拆。五福庵虽然在文革“破旧立新”中受到了破坏,但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建筑石雕、砖雕、木料等有使用价值,甚至是文物价值。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竟然成了回迁居民的一场噩梦。搬迁工作结束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在五福庵街巷拆除后的废墟上依然静悄悄,而这一静就是许多年。满心盼着两年回迁的人们失望了,有人开始找开发商,找政府,但都没有结果。再后来,连“大复盛”这个公司也消失了,听说这片土地也倒了好几手……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五福庵的居民们仍然难圆回迁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