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从消极坏境中积累“生活经验”?
(2010-05-23 16:46:58)
标签:
励志说教韩寒自由撰稿人自由职业 |
分类: 悦·成长 |
刚跟家人打了个电话,扣上之后有点郁闷。被说教了一通,只因为我暂时想做个自由撰稿人而不愿去找坐班的工作。幸好,这人不是我爸或我妈。
被说教的理由是:我太年轻,没有积累,过两年将苦于无物可写。这跟十年前《对话》里专家教授们对韩寒的评断何其相似!十年后的今天,韩寒怎样了?有目共睹。
诚然,我不敢自比韩寒,人都有局限性,写作上的成功尤难复制。韩寒退学时尚未高中毕业,我已经大学毕业三年,社会经验比之当时的他,如何?
所谓经验,不一定来自亲身经历,更不一定来自工作经历。而长辈们,常常把这几者不假思索地画上等号。况且,善写者更知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或一朵风中轻舞的花儿,皆能成文,哪怕就是我刚接完这个令人沮丧的电话,也可以立刻成就一篇文字。写不写得出东西,跟上不上班毫无关系,只能说写不写得出有深度的东西,或者跟社会经验有关系,但这个世界上,能赚钱或受欢迎的文字,一般都不是很
“深度”的。就算是有深度流芳百世之文,跟作者是否混迹于俗世之间又有何关系?如梭罗之《瓦尔登湖》。一个完善的心灵将自成一体,每天他看到、听到、嗅到、尝到的任何东西,都能转化为思想,而不一定非得成为那个环境当中的一份子。
这位亲戚还跟我提了一个建议:哪怕找份清闲工资低的工作也好啊,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有时间写作。
我说:我没发现什么工作是清闲的,工资越低者,工作越忙越累。君不见扫大街的清洁工或饭店里的服务生?
他说:非也!比如老师啊,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啊,等等。去找一家快垮台的中专,里面工作肯定闲得很。
我惊讶了:“我要到那种地方去积累什么经验呢?”
他振振有词:“当然有啊!”然后举出“万事皆有价值”之类的例子来佐证。
我可爱的亲人,我也是大人了,我会不知道万事皆有价值么?我当然知道去研究一个快要垮台的单位,也会有不少的题材可写!
可问题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与其混迹于“快要垮台的”的单位去积累所谓的“生活经验”,我不如保留自己的时间,去参加多一些积极的活动,比如多听几场演讲,多看几本好书,多见几个成功人士——我更愿意写那些对别人有积极价值的内容!我更愿意分享,一个人,一家企业是如何成功,而不是一个单位怎么死掉!除此之外,光是想想天天要跟这样的单位里的这些人群相处,我都唯恐避之不及了。可以想象,积极的、有活力的、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会进这样的单位么?会留在这样的单位么?
不可否认,我这位亲人也是出于好心。上述说法也只是打个比方。但我最后醒悟过来——是我错了,我不该问他这道人生选择题(其实我没有问他,是他主动关心我这个“无业游民”),虽然小时候我真的崇拜他。但是,年龄越长,我的思想与他相隔就越远,以往只看到他在业余生活上的丰富,对爱好的执着,却忽略了他在事业上的失败。也许,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事业不得意所以用爱好来弥补。当然,可以说这是时代的错误,他太过执着于体制可能带来的好处,在一次次犹豫中错过市场化的机会,现在临近退休,自然也没有更多想法了。
我害怕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拒绝进入体制内。虽然我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进去,但我怕自己待不下去,又不敢或者总是不舍得出来。我现在崇拜的,是那些满腔热情的创业家,无论成功或失败,他们都比打工者,更比体制内的人,要强大太多了。我应该向这些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