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

(2014-12-24 21:26:40)
标签:

育儿

分类: 观后随感

《推手》是导演李安沉寂六年的处女作。这部电影是他对自己蜗居生活状况的还原,亦是对传统中美文化交际的呈现。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移民家庭,讲述了一位退休的太极拳教练朱老先生来到美国后的生活。本想是与儿孙团聚,父慈子孝以安享晚年,但由于语言不通,中美文化有所差异,使得他在异国他乡感到异常孤独寂寞,也造成朱父与洋儿媳形成了深深的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导致了朱父的离家出走。最终朱父还是回来了,只是也明白了在美国的生存法则,因而放弃了与儿子同住一屋,而是回到了自己的简陋住所安度晚年。

这部电影通过朱老一家的一系列生活片段,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中西文化的背景是不同的,所以文化的差异也相对明显。

一、“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在影片一开始,镜头出现的画面便是朱老打太极,儿媳玛莎在工作,打完太极之后,朱老开始蹲马步用毛笔写字,而玛莎这时仍旧在用手指敲打电脑进行自已的小说创作。太极、毛笔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电脑是科技革命的新型产物。影片以这种对比,细微的表现出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继承,而美国人却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先进技术。

而美国人不只是在书写上的“现代”,在医疗上更是追求现代科学,这表现在玛莎不信任朱老的中医治疗。当玛莎由于压力太大,导致胃不舒服时,老朱帮她把脉治疗,谁知玛莎因为太紧张以致胃出血,被送进了医院,从此玛莎对中医完全不信任,甚至有些恐惧。当她牙痛,看到老朱伸过来的手时,她迅速害怕的条件反射般躲开。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是阴阳、五行、经络,主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五运辩证,六气化生,注重筋络纹理,系统看待问题诊治问题。西方的医学则更注重实证论,主要建立在解剖、生理、生化的基础之上。中西方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原理以及用药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体系上的差异。

二、 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这部影片中体现了较多的有关“吃”的情节。比如朱老和媳妇一起做饭。也是在镜头的开始,由于朱老使用微波炉不当而差点发生爆炸。这是中美做饭方式不同的体现。中国人喜欢“炒”菜,强调油盐酱醋的搭配,在锅中将其完美的融合,从而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而美国的做菜方式却不同。他们喜欢“蒸、烤”,所以他们离不开烤箱,微波炉等工具。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而在西方,烹调则是一种劳动。 影片还有一家人一起吃饭的镜头。玛莎的盘子里几乎都是蔬菜,左手拿叉,右手吃饼干,这是典型的西方式饮食习惯,他们追求的更多是营养,是饼干蔬菜这类绿色食品,认为不应该吃大量含有高脂肪的肉类;而朱父呢,碗里装着饭、菜还有大量的肉类,左手端碗,右手拿着筷子,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饮食习惯,追求的是阴阳结合,是荤素搭配,用朱老的话说就是“这地球上的东西,五谷杂粮,草木蔬果,属于隐性;另一种东西,牛羊猪鸡是显性,两种东西配合起来才能补先天之不足。”可见这是由于两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不同的文化差异。

三、父辈与子辈相处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孝顺”“人老儿养”是人人都应该懂得的。一个孝子就必须要承担老人的生活,照顾其生活起居,让老人孤独终老,是不孝的体现。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父母养育我们一辈子,他们老了,身体弱而精神更是需要慰藉,和老人一起生活,好好照顾他们就是我们的职责,“养儿防老”也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西方,老人是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独立自主是他们的生活理念,儿女会定期去看父母,但绝对不会和老人一起生活在同一屋子里,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以当朱老移民到美国后,由于和洋媳妇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而使媳妇有了让老人搬出去住的想法,但是儿子朱晓生是断不会同意的,在他的传统观念里,这是不孝的。

四、 对孩子教育的差异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当孙子不好好吃饭时,老朱发现儿子和儿媳都不管,他很不理解,觉得这不能依着孩子;在给孙子辅导中文时,玛莎和晓生觉得凑合跟着老师学就行,但老朱却觉得这种学习很枯燥,便以自己的经验教孩子唱起了娃娃调;孙子要看电视,儿媳说必须喝完奶才能看,朱老很意外,觉得在美国教育中小孩竟可以讲条件,连饭都不能好好吃,还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吗?朱老和晓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专门有一番讨论,朱老说“你们在美国对孩子挺客气的,不把孩子当孩子,有学问。”晓生回答说“这里面学问大得很,这就叫民主,民主嘛,就是没大没小。”这就是中美教育的差异。美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尊重孩子的思想,而在中国一直都强调父母的地位,孩子必须听长辈的,长辈的经验会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电影中,孙子在画暴力图画,看暴力电影,朱老对此表现了极度的不满,他认为不能让小孩子接触暴力电影和电视剧等,这会影响小孩的成长,会唤醒他们的暴力因子。但是由于媳妇对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误解,认为公公朱老这个武术大师本身就是暴力的代表,无权评论暴力电影。其实也是对孩子看电影的不干涉的体现。

《推手》就是一部中美文化的交集,把中美文化的差异通过一件件生活琐事表现得细致却又深刻。

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必然导致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