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干宝《搜神记》中的人鬼恋
(2013-12-15 20:29:46)
标签:
人与鬼爱情女鬼悲剧时代背景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容涉及到人、神、鬼、怪等各个方面,其中人鬼恋是其比较有代表性的题材之一。人鬼恋,顾名思义,即人与鬼之间发生的恋情。“鬼”听起来就有点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所以对于很早之前我们就有的“人鬼殊途”之一说法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干宝的《搜神记》中,人鬼不仅没有界限,没有距离,还谱写了一段段或美好或悲凉的爱情诗歌,令读者深陷其中,深有感触。
在干宝的故事中,人鬼恋的结局是不一样的,并且可以说是完全相对的两种。但仔细分析可知,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
第一类的人鬼恋几乎是所有人所向往的比较完美的爱情:郎有情来妾有意,可谓真正的两情相悦,尽管中途两人遭遇百般阻挠万般磨难,但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我认为,在《搜神记》中这种爱情以《紫玉》《韩凭妻》为代表。
《紫玉》描述的是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与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气结而亡,而韩重与紫玉之魂相会,尽夫妇之礼的故事。有人觉得这是一出悲剧,但我还是固执的认为这是个喜剧。虽然两人的夫妻生活只有三天三夜,而且最后“玉如烟然”,但他们这才真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并且两人终是聚在了一起,而他们之间真挚的爱也是依然存在的。在那样一个封建年代,婚姻从没有自主,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门当户对”这些所谓礼仪的束缚,然而他们却敢于突破门第的观念,敢于追求相对的自由。这不仅是干宝的个人幻想,也是那个时期人们共同的向往与希望。
另一个故事《韩凭妻》并不能算是人鬼恋,因为故事根本就没有涉及到鬼。这种类似于《梁祝》的故事应该说是有生命力的民间传说,是值得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但在我根深蒂固的思维中,没有在活人中发生的事,也不是神仙妖怪的话,那就是鬼的故事。《韩凭妻》叙述的是宋康王霸占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被囚自杀。何氏亦自杀,韩凭夫妇墓间生出相思树,一对鸳鸯恒栖树上,交颈悲鸣的故事。在我心中,那种可以逾越生死的恋情,那种坚贞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怎么能不美好,怎么能算是悲剧呢?尽管作者想要表达的或许更多的是当权者的残暴,抒发人们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但我看到的却是韩凭夫妇的勇气与力量,那种不屈的精神,那种对坚贞爱情的追求。两个故事的主角拥有的爱情虽然短暂,却是最纯粹最真挚的,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的结局是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因为封建的思想,因为独裁的统治,因为没有所谓的“公平”。这也是当时某些人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而真挚的感情的追求与期望。
还有一类关于《搜神记》中的人鬼恋的结局毫无意外,自然是悲剧。在本书里面的这类故事,悲剧的均是女子,而制造悲剧的不是他人,正是女子所谓的爱人。就如《钟繇》中讲述的,钟繇迷恋一美女,数月不上朝,神志恍惚。有人警告他说那女人必是鬼魅,须杀之。随后那女人虽知道钟繇有杀她之意,却依然到来。钟繇虽不忍伤害她,却还是用刀砍伤了她的大腿。女鬼仓皇逃走,一路用新棉擦血。第二日钟繇派人寻血迹查看,来到一座大坟墓前,掘开坟墓,棺中躺着的正是那大腿被砍伤的美女,那块新棉还有擦血的痕迹。这着实是一出悲剧,不过这却是那女鬼自己飞蛾扑火的结局,她明知自己的身份已经败露,但却毅然赴会,险遭丧命,而她却没有任何报复之举。这样的一往情深、勇敢执著的鬼,显现出的却是一种愿为爱情牺牲的人性美,与其说她是鬼,不如说她是人,因为她或许比某些人更具有人性。
还如《汉谈生》这个悲剧故事。谈生四十却尚未娶妻,一天半夜有位十五六岁的美丽女子前来俯就汉谈生,愿结为夫妇,但提一要求:三年内不能以火照之。后为之生下一子。然而谈生忍不住好奇之心,“夜,伺其寝后,盗照视之。其腰以上生肉,如人,腰以下,但有枯骨。”女鬼复生无望,不得不悲伤离去,离开时却还赠他一件珠袍。正是这件珠袍,使他后来成为睢阳王女婿。即使被心爱之人所负,即使痛苦万分,她依然要把最好的给自己的爱人,使他能过得更好,这应该说是那谈生的无情,还是女鬼的多情?这样的女子善良、美丽,却有着悲惨的结局,让人心痛、心寒。我想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不仅是那男子的薄情,也是那个时代女子毫无地位的悲哀吧。
《搜神记》是部伟大的著作,其所涉及的题材成为了后世的各类文学创作的素材与资源。而它所描述的人鬼恋更是形成了一种模式,影响后世很多包括《聊斋志异》这类优秀的作品。《搜神记》里描述的人鬼恋的故事情挚动人,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们的心理状态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一代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