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仙都--太姥山

标签:
福建宁德太姥山了然摄影杂谈 |
分类: 行摄天下 |
带着一点遗憾离开了霞浦,既然观海不成那就看山吧,好在距霞浦几十公里就有一座久仰的名山——太姥山。我们租车不到个把小时就来到了山脚下,一看到景区漂亮的大门,就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太姥山整个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17.3米。拥有山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
太姥山在之前,并不叫做太姥山,叫才山。相传当年这才山上,住着一位老母亲。人非常善良,而且乐善好施,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出现困难时,这位老母亲,都会把她种蓝所获得的收入拿出来接济周围的老百姓。于是,当地的老百姓对她感恩戴得,尊称她为太母,因此由原来的“才山”改成了太母山。直到汉朝汉武帝时期,皇帝派大臣东方朔寻访各地名山,把太母山改成了太姥山。太姥,是当地对老一辈祖母的尊称,所以整座太姥山体现的是母性文化。
太姥山中最吸引人的是洞道和仰望天空仅余一线天光的一线天。很多游客就是冲着“不挤一线天,风景去半边”的盛名登上太姥山的。初始段60米长的狭窄洞道内,只容许一人贴壁屏息侧行,而且只能靠脚向外探路;洞底又有一斧形石斜劈,仅留下一道呈60°角的夹缝,大家只能趴在石斧上,用“俯卧撑”动作提气收腹慢慢挪行;紧接着还有一狭窄的石梁直卧洞中,只能用走“平衡木”的方式战战兢兢走过;再往前,又有“卡脖子石”挡道,大家必须蹲下身子让脖子对准石尖方能通过;最后一段洞道,不时有巨石悬空,只能蹲下来走“矮子步”才不至于碰头。总之,过一线天,须调动全身本领,历经摸爬滚打,完整做完一套“太姥健身操”,才能重见天日。提醒一下,腰围超过3尺的最好不走一线天,不然卡在那就要变成化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