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追求意念的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调节喜怒哀乐之情结,是中国“酒精神”的精髓所在。
当今社会,曾几何时,为了工作,为了应酬,常常周旋在酒店、饭桌之上,正像社会流传的顺口溜那样,真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
一次酒后天旋地转,头疼恶心,苦不堪言,迷迷糊糊中扪心自问:喝酒到底有什么好处?
如果说没好处,为什么好多人都好喝这一口儿?为什么交朋会友社交活动也总少不了这一口儿?为什么好多事情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为什么古代、当今还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对酒的衷情和美谈?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苏东坡也是著名的酒徒,写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感慨;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贯穿一股酒气。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酒量大,但饮酒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总理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许世友将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爱酒如命,和酒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就在他生命临近最后的时刻,就是靠着一杯酒的神奇力量使久卧病床的他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最后,倒在醇香的酒液中,直到一生的尽头也没有离开酒。
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真是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喜喝悲喝,愁喝怒喝,皆离不开酒。一连串的问号使我碾转反思,借着酒劲,在半醒半醉状态下提笔写下了《论酒》这篇对中国酒文化的感悟:
《 论 酒 》
酒,粮食之精华,
酒,醇香而辛辣;
酒,情感的调节剂,
酒,中华五千年之文化。
古往今来,
多少英雄豪杰以酒壮行,
创出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伟业;
多少文人墨客以酒会友,
书写了一卷卷脍炙人口的篇章;
多少俊男靓女以酒传情,
上演了一出出悲欢离合的故事。
酒,容易让人沟通与交流,
酒,容易让人兴奋与陶醉,
酒,容易让人骄横与放纵,
酒,容易让人乱性与越轨。
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
它柔软似锦缎,锋利似钢刀,
它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
它能叫人超脱旷达翱翔在无际的天际,
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渊底,
它能叫人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原形毕露!
酒、酒,真是一个交友的佳酿、乱性
的春药、惹祸的根苗……
喝吧,为了友谊,宁伤身体不伤感情,
喝吧,为了应酬,宁串十桌不落一场,
喝吧,为了逞强,宁可喝倒不可示弱。
喝吧,喝吧,
它会使聪明的更聪明,愚蠢的更愚蠢!
正是:
酒色财气四把刀,
醉酒最易把祸招;
谦谦君子如狼虎,
闺中淑女敢逍遥。
酒、酒、酒,你到底是敌还是友?
结论:
饮酒不醉乃为高,
酒后不乱真英豪;
适度适量健身心,
悲愁切莫以酒浇;
公务举杯应有度,
私交豪饮恰到好;
劝君切莫把杯贪,
自警自律境界高。
写完这篇对酒文化不成体统的感悟,痛定思痛,我下决心不再喝白酒,从此改喝点红酒吧!正是,“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只要你能跃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人生感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东西,尤其你想改变的话。 所有人给你的忠告都是经过实践得来的至理名言。如果你只是记住,而不去付出行动,那么忠告对你而言只是丰富了词汇语言,而不具有任何警示和指导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