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上语文《巴喳——巴喳》教学设计
(2017-09-23 18:15:54)
标签:
教学 |
分类: 他山之玉 |
教学内容 巴喳——巴喳
学情分析
本课形象生动,易于勾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班级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
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
1. 认写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读懂课文,理解文意,背诵课文。体会象声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令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作用。积累象声词,学习巧妙运用象声词的写作技巧。
3.感受诗歌用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懂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可贵,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表演象声词,理解象声词,体会象声词的作用。激发学生用象声词进行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难点:感受诗歌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学教练、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
学法: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具准备
师: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表示声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大森林景色,问: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带着对大森林的向往,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一读:
(1)借助拼音读通句子,勾画出生字、词语,反复拼读,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读、抢读、齐读。
(3)谁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请学生读课文,大家评议,指导朗读。
用拍手的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感。
2、议一议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疑问?
(2)小组内讨论并解疑。
(3)小组汇报。
(4)你最喜欢哪个小节?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读一读: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2、想一想:
(1)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动物?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
(五)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今天我们学了三条谜语,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
(六)拓展延伸
教学板书
6、巴喳——巴喳
笃笃——啄木鸟(躲)
吱吱——小松鼠(蹿)
嘣嘣——小兔子(跳)
叽叽——小鸟(飞)
沙沙——田鼠(溜)
分层作业设计
A等
1、 学学写写:练习生字,每个字写2个。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题“试一试”。
4、读读《万籁歌》。(童谣)
写声音,唱童谣,童谣里面声音妙。
猿猴啼,老虎啸,叽叽喳喳麻雀叫。
狮子吼,灰狼嗥,咩咩咩咩羊在笑。
小狗汪,老猫喵,喔喔喔喔鸡报晓。
小鸭嘎,青蛙呱,小牛哞哞在唤妈。
乌鸦哇,喜鹊喳,蜜蜂嗡嗡在采花。
雷轰隆,风沙沙,滴答滴答雨在下。
鸽子咕咕,啄木鸟笃笃,杜鹃声声叫布谷。
北风呼呼,落雪簌簌,马鸣嘶嘶满山路。
当当锣声,咚咚响鼓,噼里啪拉放爆竹,劈噼里啪拉放爆竹!
B等:
1. 完成课后第3题学学写写。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西师版二上教师教学用书改编。致谢!)
前一篇:在荒凉的山路上,面对绝壁
后一篇:今晨,路过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