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源于你的想法——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2011-04-28 11:17: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交恐惧症 |
有社交恐惧的朋友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对人际交往如此害怕? 上文中社交恐惧症患者所有怕这怕那的表现,其根本就是害怕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他们觉得自己可能会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好,又担心别人会看出自己很紧张焦虑。 社交恐惧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模式通常有以下的特点:
1、负性自动想法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时刻有着一些关于自己与他人的负面想法,这些想法往往是自动出现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贬低自我的。 例如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自己的表现缺乏吸引力,很难被别人接受,认为别人总是对自己持批评态度,他们坚信,自己很难达到别人心目中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很在乎自己身上的焦虑症状,担心这些焦虑症状会被别人察觉到,并且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因而表现出紧张、恐慌、焦虑、窘迫等情绪,及对社交场合的退缩与回避的行为。 由于负性认知倾向的存在,社交恐惧症患者总认为自己的表现达不到别人期待的评判标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失败了,进而认为自己可能会失去工作、失去社会地位等。这种对未来的消极预期会加剧焦虑症状,而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导致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自己行为表现更加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更高的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2、对威胁性信息的优先加工 因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对他人身上预示不满的迹象和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都非常警觉。比如他们会很关注别人皱眉、看表的动作,以及自己的穿着、举止是否得当等。 他们常常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从而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例如有个人因为一个几乎让人觉察不到的口头禅,就觉得别人会因此嘲笑他,从而拒绝参加各种聚会,这可能就预示了他今后孤独的生活。 另外,对社交中负面信息的过多关注,也会干扰正在进行的社交活动,从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当注意被过多地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信息上,结果就很可能会造成当前的社交活动因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失败。比如突然关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论不当,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思路,最后变得无法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这种失败又会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3、错误的逻辑思维模式
例如,有些人感觉到自己被别人注意到了的时候,说自己的脸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看上去非常愚蠢。而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他们解释说当时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热,所以就认定肯定会非常的红,而通红的脸看上去肯定很傻很蠢。从这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过度的注意,并由此进行了歪曲的逻辑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