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暴露疗法简介 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案
(2010-08-25 14:05:23)
标签:
强迫症治疗杂谈 |
分类: 强迫症专业知识 |
一、现有疗法综述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攻击和性本能的无意识冲动,这种冲动能潜在性地导致极端的焦虑,然而,通过压抑和反向形成可减轻这种焦虑。弗洛伊德同时还认为,如果个体为了避免发育过程中的生殖欲期与恋母期的冲动而退缩到肛门期,强迫症状就会发生。这种解释仅仅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被人接受。
临床实践表明,基于经典的精神分析学说而实施的动力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对绝大部分强迫症患者效果不佳。
2、认知疗法
3、行为疗法
4、暴露行为阻止法
暴露行为阻止法的局限在于:由于暴露治疗会引发来访者较大的焦虑,整个的暴露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所以一些来访者无法坚持,治疗的脱落率较高。
5、森田疗法
6、药物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属于抗抑郁药群。最常用的药物有氟伏沙明、百忧解、舍取林(也就左洛复),帕罗西汀、氯米帕明(也叫安娜芬尼、氯丙咪嗪)、西酞普兰和草酸依地普伦。
药物治疗的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人服用药物都有效果,研究发现大概有60%多的患者服用药物是有效果的。平均看来,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最多达到中等水平。而且,强迫症症状的改善需要药物的持续。在一个严格的双盲研究中,停止药物氯米帕明几周后,90%的病人复发。这样,如何巩固疗效是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
7、手术治疗
强迫症的手术治疗包括扣带回切开术、前扣带回切开术、尾状核下束切断术、边缘脑白质切开术等。最近今年伽马刀技术开始使用。尽管神经外科手术可以减轻非常严重的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但却无法根治强迫症。粗略估计有39-45%的患者有较大的进步或完全摆脱了症状。但,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前那些疗效不好的治疗办法的有效程度。但不是所有的强迫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在国外,所有实施这些手术的医学中心都要求患者只有在使用了所有治疗办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这包括接受足够疗程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尝试所有可用的药物治疗,每种办法至少使用10个星期,同时要达到药物的最大剂量。大多数的医疗中心还要求病人至少接受3-5年的其他治疗。
8、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的关键是诱导和暗示,使我们的意识进入一种狭窄状态,从而接受催眠者的指令。催眠对某些问题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强迫症来说效果有限。从文献报道来看:林琼用催眠疗法治疗11例强迫症,其中9例有效。短期效果良好,但长期效果不稳定,容易复发。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个人在几年之前曾经用催眠疗法治疗过几例强迫症效果都不理想。另外,我现在接待的强迫症之中,也有一些朋友曾经接受过催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说催眠并不是强迫症的一个首选疗法。
9、内观疗法
内观是佛教禅修中的主要修行的方法,指的是有意识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自身的感觉、躯体感受、想法、情绪上。强调不去评价和判断,抱着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去观察,而不是去排斥、抵制和改变。近年来这种方法在西方的行为医学和心理干预中被应用起来。截止1997年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就有超过240家的医院和临床治疗中心提供内观疗法。内观疗法和认知疗法相结合被用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的放复发、慢性疼痛、缓解压力、多处硬化障碍的患者和癌症。
1992年施瓦兹等人将内观和认知结合起来发展出了强迫症的四步疗法,施瓦兹就是《脑锁》这本书的作者,四步疗法就是《脑锁》里面提到的:再确认、再归因、再聚焦、再评价。
这种基于内观理论的四步疗法对强迫症很有帮助,其实这种方法的核心理论和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一样的。如果能完全按照四步疗法去坚持实践对强迫症应该有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强迫行为还是单纯的强迫思维。这个四步疗法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提供一套可实际练习的循序渐进的内观技术。
10、内观暴露疗法
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改变我们的认知过程、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纠正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塑造新的适应性行为,森田疗法的重点是改变对待强迫症的态度,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内观疗法的重点是改变我们和想法的关系。虽然上述各种疗法对强迫症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又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鉴于此,我们盖德强迫症研究中心的东振明老师,基于多年的强迫症咨询经验,综合了上面各种疗法的优点和长处,又亲自闭关修习佛教的内观技术,创立了内观暴露疗法。此疗法核心内容包括:内观技术、认知重构、暴露练习和行为阻止。是集内观疗法、森田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的优点于一身的疗效显著的疗法。
所谓内观就是指向内观察,观察我们自身当下的感觉、躯体感受、想法和情绪状态。而且这种观察是不带有任何评价和批判的观察,抱着开放的态度如实的观察。
暴露首先是让我们主动的引发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然后客观的观察这种情绪。这点和暴露行为阻止法的暴露部分是不同的,在暴露行为阻止法中暴露是主动引起我们的恐惧情绪,然后让我们处在这种恐惧情绪之中,去完整的经历和体验恐惧直到习惯化为止。内观暴露疗法中的暴露不是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这种恐惧,而是让我们去如实的观察这种恐惧。经历恐惧和观察恐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个是要求我们呆在恐惧之中,一个是要求我们站在恐惧之外。就像我们自己在演电影和我们在观看自己演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样。
根据我们中心的实际咨询经验和对照研究的结果来看,这种内观暴露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心理运作的四个阶段
1、感觉
比如可见光波和我们的眼睛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枕叶产生视觉。
可听声波和我们的耳朵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颞叶产生听觉。
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和我们的鼻子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标远系统产生嗅觉。
有味道的物质和我们的舌头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中央后回最下部产生味觉。
机械性和温度性的刺激和我们的皮肤相互作用,就在我们大脑的中央后回产生痛觉、触压觉、冷觉和温觉。
同样我们自身内部的运动、平衡和机体感觉也通过相应的感受器在我们大脑产生相应的内部感觉,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自己身体的运动、饥饿、疼痛等。
我们对自身内部心理事件及体验的感觉主要是意识的功能。比如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现在在想什么,是在想以前的事情,还是以后的事,是在想工作还是恋爱等。也能够知道我们现在的情绪状态,比如现在是高兴还是伤心,是愤怒还是恐惧等。
2、评估判断
当我们产生感觉后,紧接着的一个过程就是评估判断过程,也就是认知加工过程。这一个过程是结合了我们的记忆、概念、想象、分析、归纳、推理、综合等心理活动。对我们产生的感觉的意义,如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是否符合我们的信念,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等进行评估和判断。
3、情绪感受(心理加生理)
4、行为
由于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感受,所以就会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行为。如果我们的情绪感受是愉悦的,就表现出友善、亲近的行为;如果情绪感受时厌恶的,就表现出排斥的行为;如果情绪感受是恐惧焦虑的,就表现出预防、逃避的行为;如果情绪感受是愤怒的,就表现出攻击的行为。等。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一个苹果,我们只看到是圆形的,红色的,这个阶段就是感觉阶段,比如一个没来没有见过苹果的小孩,那么他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圆形的红色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个是苹果。
如果我们看到这个圆形的红色的东西之后,判断出这个东西是苹果,这就是判断阶段了。如果这时恰好我们又很想吃苹果的话,这时我们不仅把这个圆形的红色的东西判断为苹果而且也评估为此刻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苹果。
由于这个判断结果,接下来就相应的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感受。有了这个感受,接下来我们就产生了相应的行为——吃苹果的行为。
再比如:一个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一点汉语都不懂。这时你对他说:“你他妈这个混蛋”。对方能够听到你说的话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对方只停留在感觉阶段,而下面相应的评估判断阶段、情绪感受阶段和行为阶段都无法产生。如果对方懂汉语,那么听到你在说话这是感觉阶段。然后评估判断为这是不尊重这是辱骂,这是评估判断阶段。之后就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感受,产生了这种情绪感受之后他可能和你吵架或者骂你这是行为阶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的情绪感受并不是仅仅由评估判断的结果所引起,这里还受到心境的影响。所谓心境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持久的主导的情绪状态。
比如:今天我被公司开除了,心情很不好,回家的地铁上踩了别人的脚,然后我对对方说:“对不起”。对方却瞪着眼睛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啊?你瞎啊?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啊?”我听到对方的话是感觉阶段,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不接受道歉而且还有不依不饶攻击的成分在,这是评估判断阶段。然后你也产生了生气的情绪感受。这时我会提高音量地说:“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么样啊?”这样我们就可能吵起来。但情况变一下,今天我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年薪翻了一倍,晚上下班做地铁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然后我对对方说:“对不起”。对方却瞪着眼睛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啊?你瞎啊?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啊?”我听到对方的话是感觉阶段,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不接受道歉而且还有不依不饶攻击的成分在,这是评估判断阶段。但由于我今天的心情很好,所以我并不会产生生气的情绪感受,我接下来的行为就是继续和对方说:“真不好意思,对不起,我没注意,真的很抱歉。”在这两种情况下我评估判断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情绪感受却不一样,行为表现也不一样。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白两点:第一、情绪感受并不是只受评估判断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这段时间整个情绪状态的影响。我们的强迫症时好时坏,有时严重一些有时轻微一些,就是和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整体状态有关。第二、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由我们的评估判断结果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我们的情绪感受驱动的。这两种下我评估判断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对方不接受道歉还攻击我,但行为表现不同,一个是和对方吵架,一个是继续道歉。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时候虽然我们明知道自己的担心是不合理的是过度的,但还是会实施回避行为或强迫行为了。
三、强迫症的形成过程
明白了心理运作的这四个过程之后,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强迫症是怎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维持的。
强迫症首先是在评估判断阶段出了问题。其次是对待情绪感受的态度和方法出了问题。在评估判断阶段我们把没有危险的情境评估判断为高危险的情境,或者把自己头脑里的毫无根据的担心、怀疑评估判断为是真的,或者把自己的一个不具备道德判断的想法进行了道德判断,或者把一些正常的身体反应评估为不正常的。
四、内观暴露疗法如何对强迫症起作用
1、内观如何对强迫症有效果
a
b、
c、
a、
b、改变我们与想法的关系
c、发展平等心,改变我们对恐惧和焦虑的态度
没有人会喜欢不好的感觉,尤其是恐惧和焦虑这样的高强度负性情绪。强迫症个体对于恐惧和焦虑都是高度敏感和缺乏忍受力的。对待恐惧和焦虑的习惯化态度是嗔恨和厌恶,对恐惧本身的恐惧、嗔恨和厌恶。希望这种感觉不要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希望它们马上消失。但恐惧和焦虑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有着其自身的规律,一旦出现就不会立刻消失。这时我们就会主动做些什么来使恐惧和焦虑消失——逃避行为或者强迫行为。
内观可以培养出我们的平等心,简单的说平等心就是对好的感受不贪爱,不执着追求,对不好的感受不嗔恨,不厌恶。以平等的心来对待这些不同的感受。有了这颗平等的心,个体对强迫症带来的恐惧和焦虑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不会再希望焦虑的感受马上消失,也就不需要实施逃避行为和强迫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