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公示名单
(2016-12-26 21:10:15)分类: 我的原创 |
宜城市汉江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名师,对于我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担当。这个称号,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个汉江人。在这里,我首先感谢汉江中学培养和成就了我,为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感谢在座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为我营造了和谐的教育生态;感谢县、市继教中心对我的提携和指导,为我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三年来,我不忘初心,以梦为马,始终以感恩的心态来迎接人生的每一份挑战,去寻找教育的诗和远方。下面我主要从工作室建设、专业成长等路径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
一、工作室建设:在引领推动中抱团主动生长
抱团生长,簇拥前进。工作室是2015年6月由襄阳市教育局授牌成立的第三届名师工作室,也是宜城第一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从组建到运行两年来,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依托,以送教培训为载体,以实现专业成长为愿景,努力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我们的工作室不是行政组织,没有程序性,也没有行政化,是一群有着共同教育理想的草根教师组成的。成为未来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关注人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协作共享,是我们成长的方式。我们营造出一片良性竞争的教育湿地,用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用一个梦推动另一个梦,渐渐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两年来,工作室在两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程校长的鼎力支持下,抱团取暖,野蛮成长:2015年10月,工作室在李垱中学以“同课异构,深度解读文本”为主题,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送教下乡活动;12月,工作室与时俱进,以微课教学为契机,共同探讨大数据时代的语文教学,举行了“微课在语文中的运用”课堂观摩活动。2016年4月7日,工作室在官庄中学与参会的百余人以“科学小品的解读与创新”为主题,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等方面研讨说明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4月27日,工作室邀请省特级教师周明波隆中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以“中考作文教学与独立命题”为话题的备考活动。12月,工作室启动了襄阳教育云平台的线上工作室,合力经营名师工作室网站和名师在线建设,让优秀激励平凡,让平凡走向优秀,让优秀更为卓越,上传资源总量在全市39个线上工作室中排名前五。梦,还很远;路,还很长,我们这群草根2015年评上了两节省优,八节市优;2016年评上了三节部优,五节省优,十节市优,两节省级微课,发表文章十余篇。其中,朱康玲和耿洁老师成长为“楚都名师”,王金荣老师被评为宜城市“劳动模范”,彭义波老师荣获“优秀党员”称号,廖红军老师评为“襄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等。我们的草根工作室步履坚实地奋斗在团队共赢的路上,体验着主动成长的快乐,被《湖北教育》2016年第10期作专题推介,期刊用大篇幅展示了工作室“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定位”的研究成果。
二、专业成长:在研修赛课中践行课程理念
用研修的方式,做未来的教育。研修,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与另一个自己相遇,与另一种生活对话。它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促使我自觉反观自己,用心聆听世界,扩大教育格局。三年来,我先后参加了网络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在华东师大参加了湖北省楚天中小学骨干教师卓越工程培训、在北师大参加第二届“襄派”教育家高端研修等,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我坚持用博客记录研修心得已经六年了,访问量高达22万余人,两次被《襄阳教育》作宣传报道。研修,让囿于井底下的我发现了教育的碧海云天。我在网络中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任小艾老师的班主任秘诀、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李镇西老师的镇西茶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我是时时关注他们的教育动态,观其课堂,听其讲座,学其娴熟的教学艺术、严谨的课堂管理和独特的教育思想,期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育,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思考,我且读且思且写,把课堂当作自我蜕变的通道,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慢慢走出封闭狭隘的井底世界,让贫瘠浮躁的心灵变得丰盈通透。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是挣脱外在限制,唤醒主动生长的愿望,是自我修炼的生命成长。三年来,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关于风的微对话》《月色如水》《樱花雨》等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关注素养,引领成长》《一样的台阶不一样的解读》,2014年被评为“‘语参杯’全国百佳教师”,在《新班主任》发表了《用心,彼此成全》《学会“偷懒”,方能步履轻盈》《小班手记》,2016年被杂志社评为“金牌作者”。近年来,我开始被专栏约稿,在《襄阳教育》大教育讲堂发表了《博客,助我在教育路上成长》,在“一师一优课”专栏发表了课例《把酒话往事,遥寄故园情》;在《中国教师》“教育在线”发表了《好教师应有的情怀》;在《未来教育家》随笔专栏发表了《清欢有梦在校园》;在《福建教育》“博客专栏”发表了《只闻花香,不谈悲喜》《井底外的修行》等文章,在《湖北教育》在“智慧课堂”专栏发表了《也谈阅读教学》,在“心灵驿站”栏目发表了《临窗听雪》《月色禅心》《犹忆那角天空》等。此外,我还主编了七年级下册《三维阅读》,参编了《中考指南》《三维阅读(中考版)》。今年三月,我受市教科院委托在名师公开课平台录制了30节语文中考专题系列微课,服务于全市初中毕业生。
我是一个在赛课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教师,赛课丰富了教学阅历,提升了专业水准,积淀的是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极致的人生习惯。三年来,我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尝试运用自己的理念来建构课堂。2014年,我荣获襄阳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全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襄阳市青年教学能手”称号;教学设计《端午的鸭蛋》《春酒》荣获湖北省一等奖;2015年,我的“优课”荣获湖北省一等奖;2016年,优课《学会记事》评上部优,《“以小见大”的作文技法指导》在湖北省首届微课大赛中被评为省级微课。这三年,我在襄阳实验中学执教了示范课《台阶》,在市工会组织的活动中执教了《秋天的怀念》《苏州园林》等观摩课,为来我校学习交流的教师执教了散文、作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研讨课。此外,我先后担任了宜城市优质课、楚都名师评选、汉字听写大赛、师德演讲、襄阳市第六届青年教师决赛等评委。研修和赛课,让我对专业成长有了多维度的思考和多元化的实践,帮助我一步步实现了从匠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型。
三、未来动向:在反思修正中做最好的自己
相信未来,热爱教育。作为名师,我时常审视自己:名师工作室怎样满足一线老师的需求?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加强工作室建设,多协调沟通,本色做人,角色做事,充分发挥工作室的效能,影响和辐射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工作室。
2、努力提升学科专业品质。做一名具有专业感的语文教师,自觉提高学习力,让专业研修成为新常态,为教育教学提供精湛的学术支撑。
3、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静心教书,用心育人,关爱学生,丰富课程,多开发和提供适合学生的优质教育,让课堂多一些鲜活的生活意识、平等的对话意识和生命的生长意识。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做一个纯粹而幸福的教师,上好课、读好书、做科研、观名校、交高人……继续行走在成为“襄派”教育家的路上;我希望学生能够像烂漫的雏菊,蓬勃向上,彼此成全,让学校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精神家园;我希望教育能够放慢脚步,返璞归真,遵循规律,不浮躁,不折腾,不功利,真正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享受美好的教育,让我们共享教育的美好!最后,祝大家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