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2016-02-28 21:50:33)
标签:

我的名师工作室

分类: 我的教学

        一开学,生活的节奏就陡然加快了。

      第一周,我是在紧张和忙碌的检查中度过的。作为工作室的首席教师,我要做好名师工作室的迎检工作及述职报告,时间每天都过的飞快。好在一切都顺利过关,似乎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可是面对随之而来的中考,我的心上的弦又紧绷起来了。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以梦为马,随处可栖。奔跑吧,2016!奔跑啊!九(4)班!奔跑吧,自己!不负春光,不负自己!不负称号!

 

述职报告

丁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名师,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这个称号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个汉江人。我首先感谢大家用一颗包容的心来聆听我的述职,感谢师训科和汉江中学培养和成就了我,为我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名师,即“明”师,明明白白做老师,做明日之师,教天地之人事,育生命之自觉。回望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如同一只不断迁徙的候鸟,在乡镇与城市之间,在公立与民办学校之间,辗转翔集,品味着五味杂陈的教育人生。我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来接受生活的每一份馈赠。有些际遇在经历时也曾带给自己无数的困顿和酸辛,可走过之后再回首,一切经历都化作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和磨砺着我日臻美好。下面我主要从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和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在阅读反思中顿悟

    我是一个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阅读反思改变了我的读写模式,促使我自觉反观自己,追问真相,聆听世界,不被庸常的生活所吞噬。阅读,是自由的梦。这个梦像一艘船,一片云,一匹骏马,化作跳跃的诗行,将我的课堂载向远方。反思,是锋利的刀。这把刀能删除人性中的阴暗,让我常怀悲悯之心,走向自我完善。我的专业成长史,是建立知识结构的阅读史,是笔耕不辍的反思史。我写博客已经五年了,访问量高达208900人,曾两次被《襄阳教育》作专题报道。徜徉在浩瀚的博海中,我仿佛一尾自由游弋的鱼,即使独居一隅,眼前也会呈现出一个偌大缤纷的世界。倘若想要拜访哪位专家,只要轻轻一点,就可畅通无阻地抵达。我常常主动去“串门”,诸如窦桂梅校长的玫瑰小语、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潮、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李镇西老师的镇西茶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等,每次探访总能收获不同的惊喜。我关注他们的教育动态,听其讲座,读其文章,观其课堂,学习他们娴熟的教学艺术、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特的教育思想,期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智慧的起点就是思考。我且读且思,把课堂当作自我蜕变的通道,把学生当作课题研究的核心,慢慢走出封闭狭隘的井底世界,让贫瘠浮躁的心灵日渐变得丰盈饱满。原来一个教师的真正成长是自我生长,是不囿于外因限制,唤醒主动生长的愿望,自我修炼的生命成长。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我觉得自己就像一种生长在中国东部的毛竹,萌芽之后潜伏在黑暗的土地里,最初四年只能长三厘米,怎么也冲不破沉重的压力。只有坚持到第五年,才能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生长。我锲而不舍地将根扎进教育的土壤中,心无旁骛地进行阅读、实践、反思和创造。一年来,我撰写的《樱花雨》《清欢有梦在校园》发表在《襄阳教育》;《临窗听雪》《月色禅心》《消逝在流光里的站台》发表在《湖北教育》;《用心,方能成全》《学会“偷懒”,方能步履轻盈》发表在《湖北教育﹒班主任》;《井底下的天空》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关于风的微对话》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近年来,我开始被约稿,撰写的《博客,助我在教育路上成长》发表《襄阳教育》大教育讲堂,《把酒话往事,遥寄故园情》发表在“优课”专栏;《生长.生态.生成》发表《湖北教育》智慧课堂。此外,我主编了《三维阅读》七年级下册,参编了《中考指南》《中考说明》《三维阅读(中考版)》。

    二、在赛课的磨砺中成长

    我是一个从赛课中打磨起来的语文教师,赛课丰富了我的教学阅历,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准。赛课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每一次比赛,不仅是智慧与心态的比拼,而且是对自己在新课程理念下专业素养的检阅,积淀的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极致的人生习惯。对于我来说,赛课的意义不在于名次,而在于锤炼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赛课,痛并成长着,每次比赛都要经历蚌病成珠、千锤百炼的煎熬,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厚重与不易,进而重新审视和构建自己的课堂。

    教学有三种佳境,即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初为人师时,我肤浅地追求生动热闹的课堂,常常苦心孤诣地增添课堂的亮点,甚至喧兵夺主,殊不知要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五年后,我盲目模仿名家的课堂,生搬硬套,迷失了自己;十年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课堂,尝试运用自己的理念来建设课堂,抛开既定的教参教案,不再被模式所绑架。虽然有些理念初具雏形,还很稚嫩,但我找回了自己。自2012年来到汉江中学,我在校内执教了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如书信体《致女儿的信》,散文《紫藤萝瀑布》,人物传记《我的信念》,文言文《孙权劝学》,导学析练模式《观舞记》以及作文课《让每一颗心都真实地路过纸》。2015年5月,我受市继续中心委托在襄阳市实验中学为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我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任务,且只有几天准备时间,为此夜不成寐。我反复研读文本,几易其稿,设计出三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按照宜城市高效课堂导、学、析、练教学模式;第二种开放式教学:质疑——释疑——辩论;第三种运用选点精析法,定格父亲坐台阶这一特定的细节描写来破译父亲的台阶梦。我不断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最佳融合点,最终选定了第三种方案。由于选点准确,关注学情,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致盎然,互动默契,对话丰富,教学比较流畅自然,受到了襄阳市教育局和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我也因此成为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先后到南漳胡营中学,老河口孟楼中学,宜城市板桥中学送教下乡。我把三种教学思路进行梳理,撰写的《一样的台阶不一样的解读》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后得到北京市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亲自点评与指导,我被评为第二届“语参杯”全国百佳教师。11月,我到华东师大参加了湖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卓越工程培训。学习期间,我担任学习部长,提供了一节录像课,发表了四篇文章,在楚天论坛发表了一次演说,主持了毕业晚会,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归来后,我为襄阳市继教中心提供了两节精品课,一节培训课,在李垱中学回访时执教了公开课《那树》。近一年来,我荣获了襄阳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全能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襄阳市青年教学能手”的称号,填补了宜城市此项无一等奖的空白;设计的课例《端午的鸭蛋》《春酒》荣获湖北省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优课”荣获湖北省一等奖,入围部级优课。

    三、在尝试和挑战中前行

    2015年6月,我被襄阳市教体局授牌成立了第三届隆中名师工作室。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首席教师,我诚惶诚恐,惟恐能力欠佳,有辱使命。庆幸的是,我得到了县、市两级师训科的悉心指导和工作室第一责任人程校长的鼎力支持,工作室从组建到运行仅需三个月时间已步入正轨。2015年10月,工作室在李垱中学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送教下乡活动;12月,在我校顺利地完成了李垱中学的回访活动。其间,工作室成员廖红军老师荣获了襄阳市优质课一等奖,王金荣老师荣获了襄阳市“优课”一等奖等。我非常感谢工作室所有成员的真心付出,这个工作室对我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莫大的挑战,我只能选择迎刃而上。这是宜城市的成立的第一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我非常感谢领导们对我的信任和期待,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没有经验,没有经费,也没有职权,只有一颗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心。

    送教下乡是一件琐碎而辛苦的事,尤其是对于我这样闲静少言不善于应酬的人,难度更大。每次活动至少要打二十多个电话,要提前一个月做好筹划。活动前,要从方案的拟定、主题的选择、培训点的确定、送课的质量、经费的运用及与公函通知的发放等方面逐一落实;活动中要确保培训质量,做好安全保障;活动结束后,还得将音响、图片及反馈资料装订成册送到继教中心。上学年,我小心谨慎地完成了市教育局分配的各项任务,初步培养了自己沟通协调的能力,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以及理财管理的能力,带给我许多新的体验与思考,这也算一种收获吧?

    四、问题反思

    有时,我也会不断地审视自己,叩问自己,我的教育愿景是什么?我的综合竞争力在哪里?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做的不够好,还有很大的学习和提升空间。

    1、努力提升自己的沟通管理能力。加强工作室的建设,学会沟通,善于协调,本色做人,角色做事,建立学习共同体,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参与到教育科研中,让工作室切实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2、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自觉提升自己的学习力,让理论研修成为新常态,为语文教学提供精准的专业支撑。

    3、努力做到静心教书,用心育人。静下心来做教学,勤实践,善聆听,多关注,接地气,让课堂更多一些鲜活的生活意识、平等的对话意识和生命的生长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人生没有痕迹,就像光阴流水一样都走完了,但是幸亏有梦,有梦就不会觉得人生太寒冷。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我坚信:在这个拼爹拼脸的年代,更要拼的是努力、实力和学习力。越努力,越幸运,越成长!新学年,我将继续努力,不负春光,不负自己,不负称号,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我们共享教育的幸福,为我校、我市的语文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