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对联是一种以全篇分两半为定式,以对称为特点,受格律约束的独立文学体裁。因为对联以全篇分上、下两半为定式,因此,对联的单位称“副”。先读的一半叫上比,也叫上联;后读的一半叫下比,也叫下联。对联也有称为“楹联”的,清代梁章钜编写的一部著名联话就定名为《楹联丛话》。
春联,就是春节贴的对联。阳江素有贴春联的优良传统。阳江市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的“楹联文化城市”,其中普及千家、历久弥盛的贴春联习俗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贴春联(对联)有个规矩:上比要贴在面对着的右边,下比贴在左边。这是因为对联是竖写的,按中国的传统,竖排文字是从右到左阅读的。
“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国强家富/人寿年丰”等是在阳江境内很受群众喜欢的传统春联。哪边是上比,哪边是下比,家家户户一般都不会贴错。
最近,在“百度阳江吧”看到一张帖子:“阳江市区看见许多商铺门口贴的春联是‘财源广进/生意兴隆’,但有的贴作‘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不知真理在谁的手中?”跟帖的网友两种看法都有。主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网友认为:没有“生意兴隆”,哪来“财源广进”?主张“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网友则认为:按照对联格律,对联的上比必须是仄声落脚,下比必须平声落脚。“进”字是仄声,所以“财源广进”是上比。两种意见争论很是激烈。这不光是网帖里的争论,平日也听过多次关于这副春联贴法的争论,还有不少位朋友打电话向笔者咨询。
这副春联到底应该怎样贴呢?上面提到,一种看法认为“按照对联格律,对联的上比必须是仄声落脚,下比必须平声落脚。”那么,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呢?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平仄,就是将汉字按读音的声调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平声,一类叫仄声。
平仄的区分,在古代和现代是不完全相同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不含轻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
叫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在诗词、对联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种声调习惯上又叫“新四声”,也叫“新声”、“今音”或“今声”。
我们把“新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归为一类,定名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上声、去声)归为一类,定名为“仄声”。如
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按“今音”, 即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朗读,该联上比各字的声调为“去阴上阳阴上阳,阳阳阳去去阴阴”,它的平仄就是“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但汉字在古代的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差异很大。由于汉字的古今读音有差异,其平仄的归类也就有差异了。
在古代汉语中,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上、去、入”四声。我们把古代汉语这四声称为“古四声”,简称“古声”或“古音”。
实际上,“今音”和“古音”在平仄上的区别主要在“入声”上。因为“新四声”已没有了“入声”,古音的“入声”已被分化进了“今音”的“阴阳上去”四声中。上面郑燮的《咏竹》联,如果按“古音”,上比中的“出”、“节”和下比中的“及”等三个字是入声字,那么它的古音平仄就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前人的对联都是按古音写的。阳江话入声保留得极好,因此阳江人至今仍习惯按古音写对联。
“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这副对联,不论按“今音”还是按“古音”都是“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如果反过来贴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其平仄就成为“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了,也就是上比平声落脚了。
对联格律规定:对联上下比的比脚平仄必须相反。在一般情况下,对联上比的比脚用仄声,下比的比脚用平声。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对联的比脚“上仄下平”。
既然有一般情况,就会有特殊情况。在中国的对联记载里,也有为数极少极少的上比平声落脚,下比仄声落脚的对联(即比脚上平下仄的对联)。例如: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清]袁岘冈和学生张中阶合题岳麓书院
该联就是上比平声落脚(材),下比仄声落脚(盛)的例子。这种极少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联内容的逻辑关系决定了上下比不能互换。现存的古代对联,比脚上平下仄者甚少,只能算作特例而非正格。笔者认为:在人们已习惯并公认对联的比脚为上仄下平的今天,不宜再写比脚上平下仄的对联以求标新立异。
岳麓书院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意思是:楚国(地)出人才,这里的人才最为兴盛(惟,语首助词)。上下比的句意是紧承相连的,如果贴成“于斯为盛,惟楚有材”就无法理解了。就是说,它内容的逻辑关系决定了上下比不能互换。
那么,主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网友认为:没有“生意兴隆”,哪来“财源广进”?这是不是其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决定了上下比只能如此呢?笔者认为并不然。
“生意兴隆”,就一定“财源广进”吗?一块八进货,一块三卖出,生意肯定兴隆的,财源会广进吗?其实,生意的本身并不是财源,经营生意之道才是财源。商店不是慈善机构,所有生意人总是把获得“财源”放在第一位的,善于经营的人常常薄利多销,以求“财源广进”,但还要再加上诚信为本、热情服务、守法经营等等,生意才会兴隆。因此,从逻辑上讲,从生意人的初衷来讲,从店家鞭策自己在合理获利的同时要更好地服务客户、守法经营来讲,贴为 “财源广进/生意兴隆”都是通的。
笔者的意思不是完全否定“没有生意兴隆,哪来财源广进”这句话。而是说,“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贴法不但没有讲不通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含义。况且,按对联格律本来就应该“比脚上仄下平”。因此,笔者认为这副春联贴作“财源广进/生意兴隆”为宜。即面对大门,“财源广进”贴在右边,“生意兴隆”贴在左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