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2-06-21 22:57: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文园地 |
一、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年级上期教材在编排上,也注重了观察能力这个重点。全学期有两篇看图作文,是专门配合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除此之外,还配有近57幅插图,比以前的教材多了17幅,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作文训练在按编排上,全期8次作文练习中,就有6次是观察作文,或观察实物或观察图画,有人物,有动物、植物,有环境,有活动,有变化性的故事图画。根据教材的意图和要求,我重点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具体地指导观察方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兴趣、爱好的限制,在观察上,常常不知从何下手,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教师就要具体地指导好观察方法。首先,教师要结合看图作文和插图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在具体指导上,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比如观察植物,教师就要指出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注意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观察人物,就要从观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再让学生拟出观察提纲,然后根据观察提纲,逐点观察,记录。观察提纲先由教师列,慢慢地,要让学生会自己列。观察时,教师要作深入细致的指导,要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2、循序渐进
我曾让学生观察一场篮球比赛,虽然开始指出:观察时要抓住几个重要人物,几个重点镜头,要注意周围人物和运动员的动作、表情、语言等,但观察结果很不理想,我翻来覆去分析,觉得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在观察能力习惯的培养上,要注意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教材是先安排观察植物,再是人物,然后是活动,事态变化,要求抓住特征,抓住重点,有顺序。我把这次的观察改成观察活动(踢毽子)就好得多了。
3、把观察列入作文教学的必备环节
作文教学的环节一直无定论,也用不着定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激发“兴趣”和“观察”应该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正式作文前,先布置观察,做好笔记,作文时,就有了材料,自然不会出现无写的的毛病了,这样,还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开展观察活动
各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秀山丽水等都是观察对象,开展各种观察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还可以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写作兴趣。
总之,只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作文就能避免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的毛病。
二、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2、描写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
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朵花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三、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四、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