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课后反思--永泰小学 杜英民
 (2010-06-12 21:49:25)
	
			
					(2010-06-12 21:49:25)		| 分类: 感悟反思 | 
《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课后反思
永泰小学 
5月27日下午,我在永泰小学执教了习作研究课《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黄毅老师和五年级教研组的同伴给予了我热情的帮助和精心的指导,让我倍感幸福和温暖。http://s15/middle/679f4fc6t88d82a5b9e8e&690杜英民"  TITLE="《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课后反思--永泰小学 
 
黄老师和伙伴们的关爱竟化作了一股神奇的力量,静静的夜晚我难以入眠……
默默地翻阅着前测试题和教案,眼前浮现的是可敬可亲的黄毅老师和曹校长带着我一次又一次走出困惑的情景,耳边听到的是黄老师和曹校长的谆谆教诲和声声鼓励……前测试题和教案的变化,见证了我的进步和成长。我把它们珍藏,更是因为这里面凝聚着浓浓的师爱和友情。
研究课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一. 
1.做好前测,能帮助我们找准教学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是我第一次在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监测说明、准确把握学情前提之下所写的教学设计。
在黄毅老师的教导下,我编制了前测试题。我清楚的记得黄老师看过以后的询问:“你的前测,是否根据的是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是用来测哪个年级都可以?这一点一定要清楚。”黄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想了很多天!
多日的思考过后,终于诞生了第三稿前测试题,所得数据如下:
file:///C:/DOCUME~1/ws/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8.png杜英民"  TITLE="《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课后反思--永泰小学 
 
 
 
 
 
 
 
 
 
 
 
 
 
 
 
 
 
 
 
 
 
 
 
 
 
 
 
 
 
 
 
 
 
 
 
 
 
 
根据前测数据和《课标》第三学段习作要求,确定领会并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为本节课教学重点;56.8%的学生感觉“有条理地表达”困难,是我意料之外的,想到黄毅老师多次教导我们的“找准教学起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又改进了教学设计。
2.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讲在学生不懂不会处。
本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大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干什么要清清楚出,这样才能为后一个环节奠定基础。比如:
(1)游戏中观察 
记得曹校长听过第一次试讲后的教诲:“你的口令设计要便于学生观察……”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同样写活动,区别在一个是自然段一个是逻辑段,下一个学段要比前一个学段引领学生更多方面更多角度的观察和写作……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先让学生明白眼看耳听用心感受才是观察,然后明确观察角度不同,所见所思所感也不同,最后明白既要观察整体即“面”,又要观察典型人物即“点”,做到点面结合。
(2)观察中写作、写作中运用——运用什么方法?点面结合,恰当描写。
 
(3)修改中提高——提高点在哪里?有条理、点面结合、恰当描写、语言生动。
根据前测所得数据,这个环节我采取了师生共评后修改、个人修改、生生互评修改等方式。例如学生小组合作互评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file:///C:/DOCUME~1/ws/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6922.png杜英民"  TITLE="《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课后反思--永泰小学 
 
 
 
 
 
(4)总结中提升——怎样才能提升?丰富写作素材,因材施教。file:///C:/DOCUME~1/ws/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7096.png杜英民"  TITLE="《反口令-点面结合写活动》课后反思--永泰小学 
黄老师说:“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节课学生掌握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活动以后,最终目标还是用于课外,用于生活。所以最后一个环节借助多媒体播放了本班学生雏鹰风采展示、古诗文诵读、爱心捐助、六一联欢、新年联欢、运动会、绑腿跑、拓展训练、春游秋游、采摘、打雪仗等33张活动照片。通过图片资料,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我们习作的素材,需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对一部分学得快的学生来说,要求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做到视角独特,表达独特;对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把本节课的内容写通顺,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这个环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了因材施教。
二. 
第一次尝试这样细致地备课,收获很多。在黄老师和五年级组的同伴听课评课以后,我知道了这节课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老师指出:“我们既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更要教会学生用自己心灵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即学会对生活的思考。”在游戏观察环节的最后,老师问学生:“游戏结束了,留在你心中的是什么”一个学生说:“是快乐。”一个说:“是**搞笑的情景。”学生的思考显然是浅层次的。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有的早早就被淘汰了呢?”“为什么有的同学坚持到最后?”语文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我听了恍然大悟,困扰已久的谜团终于解开。“选材要小而新,立意要明而深。”这是我习作教学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教学生学会思考,老师首先要做到会思考,善于反思,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思想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我想教研带给我的不仅是学科教学知识和理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教学工作浓厚的兴趣,对教学的一份执着地追求。相信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