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底的美好——《红字》观后感

(2016-04-22 16:26:56)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影评

http://s14/mw690/001TEucBzy716YjpLoF9d&690

   电影《红字改编自霍桑的文学名著《红字》,描述十七世纪美国的清教徒殖民社会,发生了一宗年轻少妇在丈夫失踪的情况下跟当地牧师产生奸情的事件。女主角席丝特因怀孕而暴露奸情,但她宁愿接受严酷的惩罚——终生穿着绣有红字A的衣服,也不肯说出情夫的名字。但席丝特的丈夫突然归来,并不择手段追查奸夫身份加以报复,最后挑起了印第安人与当地人居民之间的冲突。影片情节曲折,人物事件众多,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席丝特对爱情的忠诚和心底里的善良。她与丈夫的关系,影片反映的是丈夫对她出轨的愤恨以及对她的报复,更多表现的是她与丁梅斯代尔牧师的爱,可以说,那种爱是以声誉和生命换来的。这就让我想到了人性和爱。爱是自然的,自发的,是不勉强无约束身心共同的情感表达。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应该可以归类到人性中去。可在社会上,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坚持人性是多么的难!人性和社会原本就是一对矛盾,人性倡导的自由民主和天然,而社会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规则体系,主张自由是不以侵犯他人权益为前提。所以,人性是美好的,难以实现成一种向往的目标。既是向往就有人为之奋斗,不蒂于飞蛾扑火,却永不放弃。影片中席丝特坚持自己,忠贞爱情,善良待人,无视宗教,神都保护她,让她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其实我也知道,这不过是创作者的美好向往而已。现实的冷酷无情无须演绎,文艺作品为我们炮制一个美好,让我们有了追求美好的信心。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吧!追求美好,未必就能得到美好,但追求是必须的。

    从影片本身来说,有亮点也有缺憾。但追求美好的主旨,好心就有好报的愿望就足够了。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东西吗?愿每个人心底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现代天空
后一篇:做自己的文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