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西北偏北》:看,希胖子的灰机

(2010-06-09 11:11:02)
标签:

影评

影视

《西北偏北》

希区柯克

克山

杂谈

分类: 【影评】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3ZHE1SIGG.gif点击观看《西北偏北》

     http://s8/middle/679bc837t8890307a0897&690&690

英文名North by Northwest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加里·格兰特、爱娃·玛丽·森特、詹姆斯·梅森、马丁·兰道

类型:惊悚/冒险/悬疑

 


一次联合国大会上,正在发言的某国代表忽然停下来,他火冒三丈的宣布:“在秘鲁代表醒来之前,我决不再继续演讲!”

有人拨拉秘鲁代表,却发现趴在桌上的后者已经死了——一这幕故事只发生在希区柯克的脑海里,随后他拍出一部片子,延续了脑中已遂的那场联合国谋杀案,这便是《西北偏北》。加里·格兰特饰演的桑西尔被诬杀人后,在大银幕上,朝着西北方向开始一路逃亡。

 

又见“麦格芬”

http://s10/middle/679bc837g74a7dfec0799&690

 

桑西尔是个广告公司主管,却被一伙外国间谍误认成特工卡普兰而予以诬陷追杀。事实上,特工卡普兰并不存在,他只是美国政府为保护己方卧底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随着剧情发展,问题被马不停蹄的抛出:桑西尔为何被误认成卡普兰?——谁是卡普兰?——政府为何要虚构卡普兰?——己方卧底是谁?——那些间谍寻找的是什么?

 

间谍寻找的秘密就藏在一个古董里的胶卷中,胶卷是一切问题的所在,然而直到终了,电影也没告诉胶卷里到底记载着什么秘密——这就是希氏一向惯用的“麦格芬”:“麦格芬”在《西北偏北》中是胶卷,在《海外特派员》里是秘密条款,在《三十九级台阶》里是数学公式,在《美人计》里是铀,在《贵妇失踪案》里是曲子……“麦格芬”对于希区柯克影片中的人物无比重要,然而对于希区柯克这个叙述者却无足轻重。

 

现在你可以放松坐下来,听听希区柯克讲的这个关于“麦格芬”的故事:可以想象一列火车上有两个人在谈话,其中一个问另一个:“你放在行李架上的包裹是什么东西?”“是一个‘麦格芬’。”“‘麦格芬’是什么?”“那是在阿迪隆达克山里逮狮子的工具。”“但是阿迪隆达克山并有狮子。”“这样的话,它就不是‘麦格芬’好了”。——这两个人的对话全部围绕着“麦格芬”展开,“麦格芬”的本身却虚无缥缈,而这也正是“麦格芬”的意义:必须存在,但最好被忽视对待。

 

希区柯克将“麦格芬”运用得最好的——所谓最好,即最空灵的、最不存在的、最微不足道的——就是在《西北偏北》中。剧情提出的终极问题是:“那些间谍在寻找什么?”在芝加哥飞机场那场戏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向桑西尔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桑西尔在谈到间谍头目梵丹时问道:“他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可以说,这是一个做进出口贸易的家伙”。“他卖什么?”“噢!……这正是政府的秘密!”在这里,希区柯克把“麦格芬”缩减到最纯粹的表述形式,那便是什么也没有。

 

    一系列建立在“麦格芬”之上的影片,使得有些影评家认为:希区柯克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为其辩护的话,那么唯一的回答是“一个电影艺术家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要的是表现”。

 

《海角擒凶》改进版

http://s10/middle/679bc837g74a7dff398a9&690

 

在一定程度上,《西北偏北》可以被看作是十六年后重新拍摄的《海角擒凶》。两部片子的男主角都被无辜诬陷,都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位姑娘。在《海》中,这位姑娘想把男主角出卖给警察,后来又决定帮助他。而《西》里的姑娘干脆就是政府卧底,为了避免在外国间谍面前暴露身份,她先帮间谍陷害男主角,转而又与其联手对付间谍。

 

《海角擒凶》和《西北偏北》的高潮部分都是在著名建筑物中上演的。《海角擒凶》爬到了自由女神像上,《西北偏北》则在罗斯摩尔山上展开追捕(Rushmore,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在花岗岩的石壁上雕刻着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罗斯福的头像,高达 18)。希区柯克本身很热衷于成为名胜古迹的代言人,比如在《捉贼记》中展现戛纳的卡尔顿饭店、尼斯的花卉市场,在《海外特派员》里利用荷兰的磨坊和风车等等。对于那些场景,人们只能看见它的美,却没有像希区柯克一样想到它的美还能用来杀人。

 

只不过《海角擒凶》中的那场自由女神像上的搏斗戏,希区柯克安排让坏人吊在空中,生命千钧一发。这里他犯了一个错误,吊在空中的应该换成主角,这样观众的心会与主角一起悬起来,若是坏人的话,他只会孤单单的掉下去,没有观众相陪。而在之后的《西北偏北》里,吊在空中的换成女主角,拉着她的则是男主角。希区柯克在这里非常体贴,他没有展现女主角是怎么费力爬上来的,男主角往上一拉,镜头就切换到了车厢里——已经是男主角在拉女主角上卧铺了。

 

对于《海角擒凶》,希区柯克还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编剧,一个负责的、能够组织和保持一个故事的虚构性的作家呢?”而到了《西北偏北》,编剧恩斯特·莱赫曼用只写了五分之一的剧本,就让希区柯克有底气在米高梅的高层面前宣布“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样,下次就让我们在试映会上见吧”。很显然,相比《海角擒凶》,《西北偏北》绝对是个改进版,对于希区柯克来说,这是一段没有倒退的十六年。

 

画面会说话

http://s5/middle/679bc837g8e8ec004e014&690

 

 

希区柯克亲身经历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他目睹了在拍摄默片的最后几年间,电影大师们,甚至全部电影制作,都达到了某种完美。然而有声片甫一登场,就急不可耐的用聒噪摧毁了这种完美。虽然随着有声片的发展,新导演们也渐渐学会了收敛,不再那么喋喋不休,但特吕弗还是断言:希区柯克是唯一能够在拍摄影片时不求助于对白,便能使观众看出一个或几个人物思想的电影艺术家。我们也可以由此推论,如果有一天电影全部消去了声音,希区柯克将是大批导演中极少不会失业的一位。具体到《西北偏北》中,你可以看到许多希氏风格的镜头,那是他无声的视觉对白。

 

比如桑西尔与间谍头目梵丹在书房初次见面的场景。梵丹首先做的不是与桑西尔打招呼,而是慢慢踱步到窗前,拉上窗帘。这个动作一方面表现了梵丹心思细腻,考虑到两人会面的保密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这是他做主的地盘,他将主控这一见不得光的谈判。随后梵丹打开台灯,背对着站到了灯光的正前方,于一身模糊阴影中投射出邪恶。与此同时,桑西尔则直面台灯,面容暴露无遗,彰显出敌暗我明的处境,无辜的他尚不知自己面对着危险重重。

 

当然要说到《西北偏北》中最著名的场景,还要属那段飞机追杀段落,它已经成为如今电影剪辑课上的经典范例——一个人来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他会被杀死,换做一般导演会怎么处理呢?那将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在城市的一个狭窄的十字路口,受害者在等待,站在一盏路灯的光晕里。由于刚刚下过雨,石子路面还湿漉漉的,一只黑猫沿着墙边偷偷跑过的特写。一扇窗的镜头:有人偷偷拉开窗帘,向外张望的脸。一辆黑色老式小汽车慢慢驶近等等——希区柯克不会这样偷懒,他要做的正与此相反:一片荒无人烟的平原,阳光灿烂,没有音乐,没有黑猫,没有窗帘后面神秘的脸。

 

桑西尔被骗去约见卡普兰,会面地点设在荒无人烟的41号公路平原站。前后不过七分钟,希区柯克共用了131个镜头,一方面完美地交代了时空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悬疑紧张的氛围。下面是桑西尔被飞机追杀前的设计:(一)首先是一个固定的大远景,桑西尔乘坐的公车从远处驶来,直到画面的正中停下。桑西尔下车,随后公车开走,只留下他蚂蚁般大小的身影,不安的镶嵌在偌大的旷野中。(二)影片切了几个空镜头,对旷野的空间关系予以交代,那也正是桑西尔目之所及,他和观众一样,看到的只有空旷。(三)桑西尔开始等待,之后连续三辆车驶过,其间又是几个旷野的空镜头,同时桑西尔反复把手放在裤兜里又伸出来,并被第三辆车卷起的灰尘迷了眼睛。焦躁的气氛不断酝酿,飞机也在其背后远远飞过,撂下伏笔。(四)随后一辆汽车,不同于前三辆车在桑西尔的左右横行通过,而是从其正面,以近S型曲线开来。车停后下来一位男子,桑西尔满心以为对方是卡普兰而过去搭讪,但对方只是个等待搭乘公车的不相干的人。对话中,男子说起远处的飞机,只顾失望的桑西尔并未在意。(五)男子搭乘公车远去。飞机再次远远出现,而后掉头,冲桑西尔而来。焦躁正逐渐升级的桑西尔,在飞机渐近过程中才意识到自己成了飞机的目标,这时观众已与桑西尔绑在一起,仿佛与其共同处于旷野中,面对危险拔腿而逃……

 

希区柯克对于飞机追杀这一场景,并未按照旧传统寻求加速的蒙太奇,去呈现一系列越来越短的镜头,而是用不同的镜头长度来表明不同的距离。桑西尔应该跑完这段距离,以便掩藏自己,镜头尤其要表现出他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时希区柯克并没有以桑西尔的角度来拍摄,因为一切进行的太快,有必要表现飞机的到达——甚至在桑西尔看到飞机之前——如果镜头太快掠过,飞机在画面中停留的时间不够长,观众就不会意识到要发生的危险。于是希区柯克选择让观众在飞机每一次俯冲之前都准备好,亲身感受到威胁的来临。

 

关于这场戏,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之前间谍们第一次杀桑西尔时,为免后患,并没有直接枪毙他,而是伪造了其醉驾落海的现场。这一次却为何动用飞机又是开枪又是撒农药,不仅不必要的大费周章,而且全然不顾之前的伪造。事实上,这一场戏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去掉了一切真实和一切含义。这种貌似应该受到责备的无动机,恰好构成了这场戏的兴味和魅力。其实差不多在1935年的《三十九级台阶》时,希区柯克就已经开始“乱”改剧本了,他不再考虑情节的真实,不断的牺牲真实,纯粹为了达到让观众激动的效果。希区柯克所追求的无动机正是对建立在荒诞基础上的新奇想象有兴趣。而这种对荒诞的兴趣,也被他一板一眼的付诸实施。

 

  《纽约客》曾就此评论《西北偏北》是一部“不知不觉地滑稽”的影片。很显然,他们是以《偷自行车的人》之类的影片为标准进行评判的。缺乏想象力的人,更喜欢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的作品,这种作品给他们这样一种感受,使他们感觉自己几乎能够成为这种作品的作者,比如一个影评家能够写出《偷自行车的人》那样的电影剧本,但是不能写出《西北偏北》那样的,他必然会想,《偷自行车的人》具有一切优点,而《西北偏北》一无是处。因此严重点说,喜不喜欢《西北偏北》,证明的不是你的品味高低,而是想象力的多寡。

 

不露肉的色情

http://s7/middle/679bc837g8e8ec0328ca6&690

 

希区柯克是一个悬念专家,《美人计》之后,他被揭穿了另一层身份:原来他还是个电影性爱专家。当年《美人计》的发行方曾在海报上对此发现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希区柯克拍出了电影史上最长的接吻”。在那部片中,加里·格兰特和英格丽·褒曼的角色有着长达数分钟的胶着状态,不分开、不中断拥抱,摄影机代表着观众,像第三者一样,允许汇合到这长时间的拥吻中。甚至可以说,希区柯克给了观众去拥抱搂在一起的男女主角的特权,造成了一种暂时的三角恋爱。而在《西北偏北》中也一样,加里·格兰特饰演的桑西尔和爱娃·玛丽·森特饰演的伊娃,在火车的隔间里拥抱,他们身体靠着隔板,不断翻滚着,希区柯克始终坚持同样的原则:不应该将这一对分开。

 

  与希区柯克携手为观众献上不露肉色情的,是编剧恩斯特·莱赫曼,他写的对白完全可以摘抄下来,作为男女主角勾搭成奸的呈堂证供:

 

  “我想我真幸运能坐在你对面。”

 

  “这和运气没关系。”

 

  “缘分?”

 

  “我给了侍者五美元,叫他把你带到这里来的。”

 

  “这是表达爱情吗?”

 

  “我空肚子的时候一向不谈情说爱的。”

 

  “可你已经吃过了。”

 

  “可你还没有。”

 

  “你不觉得应该互相介绍一下吗?”

 

  “我是伊娃·坎度,26岁,未婚。现在你什么都知道了。”

 

  “啊,告诉我你除了在火车上迷住男人之外,你还做些什么吗?”

 

  “我是一个工业设计师。”

 

  “我是杰克·菲利浦,西方电子公司销售经理。”

 

  “不,你不是的,你叫罗杰·索西尔,住麦迪逊大街。全国头条新闻的通缉杀人犯。请你不要这么谦虚。”

 

  “……”

 

  “不用担心,我什么都不会说的。”

 

  “为什么?”

 

  “我告诉过你了,你的脸长得很不错。”

 

  “这是唯一的原因吗?”

 

  “今天夜晚很漫长。”

 

  “是啊……”

 

  “可我现在看的书我又不是特别喜欢。”

 

  “噢。”

 

  “你明白吗?”

 

  “啊,我想想,是的,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

 

在影片结尾,有一个镜头是剧本中原本没有的:男女主角桑西尔和伊娃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再次坐上来时的火车,在卧铺上拥吻,随之向后躺去。突然镜头一转,是俯拍的火车正隆隆进入隧道……对于希区柯克后添的这段,编剧恩斯特·莱赫曼笑道“该死的”,到底不好意思说出那句“为什么这不是我写的呢”。数年后,希区柯克回忆起这个镜头,却认为这是自己拍摄过的“最不得体的结尾”。不得体,当然,不过那是对于他这个自称从来没有做过色情梦的老家伙而言;放在《西北偏北》的结尾,连衣服都没脱,却依然能让仁者见仁,色者见色,简直是再得体不过了。

 

演员不是牲口

http://s16/middle/679bc837g8e8ec06f9dff&690

 

希区柯克在好莱坞的前几年,经常有人援引他说过的那句话“凡是演员,都是牲口”。后来他身边的人将其修正为“必须像对待牲口那样对待演员”。对于这两个版本,希区柯克都不愿承认。拍《西北偏北》的时候,希区柯克早已成名,真正有资格“像对待牲口那样对待演员”,然而那始终只是一句引用语,只被用来放在人们研究希区柯克的文章里。

 

影片拍摄时,已是50年代末期,希区柯克的御用演员们正在无可挽回的老去。私下里,希区柯克把前一部《迷魂记》在商业上的失败归咎于詹姆斯·斯图尔特的面容不如从前。而加里·格兰特比斯图尔特还要老四岁。但时年55岁的他,依然能令人信服的在电影里与比自己小整整20岁的女主角谈情说爱。这要归功于他演了一辈子的角色——身边从不缺女人,嘴里从不缺笑话。

 

格兰特在《西北偏北》中饰演男主角桑西尔,三分钟内,就让人认出了那个他演了一辈子的角色。他边走边交待秘书,“给她送一盒糖果。10美元的,你知道的那种,都包着锡纸的,她会以为是钱呢。告诉她‘亲爱的,我简直是每天每刻每秒……’这说过了?那就‘送给你甜蜜的牙齿,宝贝,还有你身上甜蜜的一切’。”到这里,观众们已经完全熟知桑西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这正是希区柯克想要的:别的一群导演替他打造出一个演员的标志性格,而后被他拿过来直接享用。挖掘演员的另一面?不,希区柯克不会花费这种力气,他不执导性格片,只拍情节片。

 

在影片的第一部分,桑西尔被不断追杀及诬陷,自己却不明就里。一天,格兰特对希区柯克说:“我认为这是一部很糟糕的电影剧本,因为我们拍了三分之一的影片,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我却一点儿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却一点儿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正是片中桑西尔的台词,格兰特已于不知不觉中感同身受了桑西尔的困惑。希区柯克很高兴:付给格兰特每天5000美元,就可以让他戏里戏外都扮演同一个人。

 

与加里·格兰特演对手戏的女演员是爱娃·玛丽·森特,她没有其他“希区柯克女郎”那样有名,但和她们一样,都有着“迂回曲折”的性。希区柯克寻找的是上流社会的女人和真正的贵妇,她们会变成卧室中的妓女。可怜的玛丽莲·梦露和碧姬·芭铎之流,都是将性处处表现在脸上。有了她们就不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镜头,有了她们,就没有性的发现。而爱娃·玛丽·森特虽然也性感,但胜在性感得并不惹人注目。

 

希区柯克对爱娃只提出了三条要求:首先降低声调,其次,不要故意用到手,第三,保持眼睛直视格兰特的眼睛。爱娃顺从的照做了。因此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她没有一个无用的动作,比如用手撩一下头发,或是咳嗽一声。她的表现一切从简,其他都由摄影机和导演来操劳。

 

至于《西北偏北》中的坏人角色,他们并不穷凶极恶,这也是希区柯克在1936年《间谍末日》之后就不断尝试的。《西北偏北》剧本中设定的恶人应该是一个斯文的、看似高贵的人,但同时他也是咄咄逼人的,不过这很难调和起来,于是希区柯克把“恶”分配在三个人的身上:詹姆斯·梅森饰演的梵丹,风度翩翩;他的秘书,神态阴险;第三个金发男子,则是个粗鲁残暴的打手。

 

值得在这里一提的是,间谍头目梵丹与男秘书之间,还有一段貌似同性恋情结。秘书曾私下里向梵丹揭发女主角的背叛行为,之后强调,“如果你愿意,可以说这是女人的直觉”,梵丹对此并不相信,认为“我想你是在嫉妒,说真的我很感动,真的”。这段对话,对于马丁·兰道扮演的一直面容醒目但性格模糊的秘书,做了一点挖掘其深层性格的努力,但这也并非有意为之——很多年后,编剧恩斯特才明白过来,自己在五十年代的那段超前。

 

原本可以更完美

http://s14/middle/679bc837g8e8ec0acae6d&690

 

 

《西北偏北》并不是没有缺点,比如桑西尔被间谍灌醉即将落海,他驾驶汽车在黑夜道上左拐右行,那段镜头其实有些过长了。加里·格兰特挤眉弄眼保持清醒的样子,到后来不管是观众还是他的五官恐怕都不免疲累了。还有一处是飞机追杀桑西尔未果,最后不慎撞上运油车引起爆炸。其中这“不慎”表现得很勉强,飞机摇摇摆摆,并没有极速前进,看起来像是可以避过的样子,这导致那一撞击,精彩、圆满,可惜“不慎”变成了刻意。

 

另有一个情节,希区柯克一直想加入片中。他想拍摄男主角和厂里一个工头在流水线前对话的一个长镜头。他们一面走,一面谈论一个也许跟工厂有关系的人。在他们身后,工人开始将汽车的一个个部件装配起来,甚至加满了汽油。在他们对话的末了,他们望着用普通螺栓和零件,从无到有、完全装配好的汽车,说道:“啊,真是棒极了!”结果,他们打开车门,一具尸体掉了下来。这个“棒极了”的构思,从“无”掉下来的尸体,最终没有插入影片,因为希区柯克坚持一个场面即使是无动机的,也不能以同样无动机的理由插进去。

 

《西北偏北》上映后,为米高梅带来了丰厚的报偿,同时进入了当年所有国内电影评比的前十,奥斯卡甚至将其选进前五,但却很苛刻的拒绝它成为第一名——影片被提名的最佳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布景等奖项全部落空。希区柯克自己也从来没得过一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境遇就像他在《西北偏北》中的客串亮相——着急赶车,车门却在眼前关闭。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不用各种奖项的提醒,人们依然记得他的电影,甚至他的身形——上小学时,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圆滚滚的,课间休息喜欢待在院子的一角,背靠墙壁,带着不屑的神情望着他的小同学们踢球,双手已经像许多年后那样,交叠在肚子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