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峒山村(散文)
(2023-12-15 07:35:15)
标签:
散文 |
分类: 散文 |
九十里长港河从峒山村擦肩而过,一头穿过磨刀矶,连接烟波浩淼的梁子湖;另一头直抵鄂州古镇樊口,通达万里长江。长港镇因位于长港河两岸的核心区域而得名,峒山村就是长港镇绚丽夺目的一个美丽村子。
峒山村又因境内有峒山而得名。而这“峒山”早年本名为“童山”,只是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峒山”。这峒山村尽管有山有水,田园平阔,但在旧时只是一个“安于现状”的村落,在长港河沿线,就曾流传一句老话:“穷三山,富月山,不穷不富是峒山。”这“老话”里的“三山”和“月山”,均分布在长港河沿线,“居中”的“峒山”,因为“安于现状”,也成了世人眼中的“不穷不富”之地。
岁月如歌。随着时代变迁,峒山村人审时度势,正以强劲步履实现超越图腾之梦。这一片山水和田园,渐渐焕发出从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呈现出恬静的农家之美。记得第一次应邀到峒山村采风,最先就是脚踏春光登攀了该村的“峒山”主峰,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柏树、灌木丛、翠竹林子等,偶尔还能听到空中飞鸟的吟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峒山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峒山周边的湾落聚族而居,一代代繁衍生息,过着渔樵耕读的日子,先后哺育了一大批学者、专家、教授、将军等成功人士。如今,在峒山村口还兴建了题有“峒山”的仿古门楼,“峒山”湾子还有河道、绿树萦绕,河道上还建有一座座精致石桥,使这里成为了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此后,我每每从长港河沿线过往,只要有余暇,就会到峒山村里走走,看看这里的稻田、藕塘、果园、苗圃,乃至乡村民居、客栈、农家乐等。经年累月,到峒山村来的次数多了,渐渐对这个美丽的村子产生了依恋感,也有幸结识了不少到峒山村投资兴业的“外乡人”。一位来自东北到峒山村投资文旅项目的中年女子,曾跑过全国不少“江湖”,办过工厂,开过酒店,竟对峒山村一山一水情有独钟。峒山村热忱欢迎每一位“外乡人”,也真诚请回本土走出去的“归乡人”,办产业,归园田。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峒山村视察,并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他称赞“峒山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要有大作为”,还提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殷切期待。眼下,峒山村已经成立了乡村振兴党建发展联盟,成功规划实施了“万亩香莲”、“千亩水产”、“百亩樱花”、“十里水杉”,建起了“二月兰广场”、“污水处理科普馆”和“红色步道”,实现了“秸秆回收”和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推行了“虾莲混养”、“虾稻混养”的模式,还建起了“荷香园”、“葡萄园”、“水杉林”、“彩色步道栖客基地”等乡村景观。
应约又一次来到峒山村,是为他们写一首村歌。重返峒山村湾,阅遍峒山新貌,触景生情,便欣欣然写出了新歌《峒山老家》。如今,《峒山老家》还在这里传唱。尽管我的老家在梁子湖畔的大垅村,但创作《峒山老家》这首歌曲时,我的思绪里却始终将峒山村视同我的老家一样,迸发的是一种淳朴的乡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