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家塆立地标石碑记

(2023-04-13 20:28:42)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康家塆立地标石碑记

                                     庞良君

康家塆,隶属鄂州沙窝乡保团村,与周边胡桥、赵寨诸村毗邻,门前是绿色田园,背后有高山耸立。因其后山峰形似飞燕,这康家塆亦被称之玉燕庄。此地国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境内大垴山主峰高208米。自古以来,保团康家塆民风淳朴,既有种桑养蚕、开凿磨石、烧砖制瓦等诸多农耕文化遗迹,又有抗战烽火、先烈遗踪等动人心魄的红色文化记忆。

康家塆固然与康姓密切相关,可如今却鲜有康姓人家在此居住。早于晋时,康姓族人曾随北方汉人南迁至此定居;至宋时,人居鼎盛;元末明初,该族族民却因频发战难而日渐萎缩。兹后,汤、陈两姓族人先后迁徙至此,却仍沿用康家塆之名。汤姓族人系元末1351一1366年间由江西迁入鄂州华容,再迁花湖邓塆,居住9代人后,于1538年明朝嘉靖年间才迁至此。陈姓族人原居住于保团山楠竹塆,因与汤姓族人系老表关系,便经许可亦迁此同住一塆。汤、陈两姓族人先后在此披荆斩棘,拓荒造田,繁衍生息,相敬如宾,世代友好。

抗战时期,鄂南中心县委鲁明健、王表、汤楚英、谭道如等革命先辈曾在此驻扎,开展保卫战,康家塆也由此成为建立不朽革命功勋的一片殷红沃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保团康家塆日新月异,塆民团结友爱,已经走上了美丽乡村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2023年新春伊始,保团康家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支持下,通过集中民间力量,从河北购运一红霞石,特嘱我撰写该地标石碑文字,遂遵嘱写就。清明期间,该碑便在康家塆路口立了起来,权作乡村文化地标,也就此为“记住乡愁”留下了“康家塆印象”。

4月12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保团村及康家塆特邀我到该地标石碑前一睹地标风采,便欣然前往。恰逢此日沙窝乡民兵训练,而保团康家塆干部群众此前自发集资,亦于清明期间在塆后大垴山上为八十年前鄂南中心县委保卫战立起了“无名烈士墓”,也就有幸与当地部分干部群众一块登山参与了悼念。

伫立保团康家塆,驻足田园山野,追往怀远,又与当地塆民畅叙乡情,甚是欣慰,便以此文存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见菩提树
后一篇:毛铺老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